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丰收之后莫忘抓粮

(2022-04-05 13:33:50)

魏章官

丰收之后莫忘抓粮

(罗源县秀岭村。2019年10月乡村游。林瑞玉 摄)

抓粮,历来是个沉重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田地家庭承包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终于破题了。但要做好粮食增产这篇大文章,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应该引起各级有关领导的重视。

抓粮的重要性,近几年讲得够多了,词典里最好的词句都用上了,只剩下“认真”二字。也就是说,要认真地抓落实。

众所周知,粮食增产,农业丰收,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对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直接发生重要作用的。去年我国农业战胜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再获丰收,总产达4800亿公斤。福建省粮食也有所增产。这就使市场物价较为平稳,某些产品包括粮食还降价了。这对大局来说,是好事。

在粮食丰收面前,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要对当前和今后粮食产销形势进行冷静地分析。现在有一种说法:“粮食多了”,“农民卖粮难”。此话只反映了表面现象。

究其实,我国粮食多乎哉?不多也!福建一年还要调进几十亿公斤的粮食呢。“农民卖粮难”是由于流通渠道不畅以及市场粮价与国家收购价倒挂、省外粮价与省内产粮区调出价倒挂等因素引发的。这并不意味着农民粮多而卖难。即使以后粮食生产多了,还有个多储粮备荒的问题,因为保不准哪一年哪一个地方又遭灾减产。总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抓粮,不能重犯以往曾经出现的“粮食减产喊抓粮,粮食增产忘抓粮”的教训。

对生产者来说,粮食丰收了,要不要继续发展粮食生产呢?有人说,粮农的出路在于粮食减产,因为减产了可望粮价上升,促进生产。

此话有失偏颇。虽说粮丰价跌,居民欢喜农民不乐,但是农民自己也要吃饭过生活啊!现在产粮区大部分农民还是以种田为主要谋生手段,粮食减产甚至不种粮,农民自己的日子就不好过。虽然种粮比较效益较低,但农民不种粮少种粮,就没有这项收益或少收益。

比起外出务工收入七除八扣,在家种粮过日子还比较殷实。比起经商,种粮收益还比较稳定。一个农家4口人,种粮自吃有余,售粮加上其他种养收人,再种些蔬菜,不愁温饱了。

如果这家一个劳力外出打工每月六七百元,除掉自己的生活费,剩下的钱寄回家买米买菜,日子过得还紧。所以,现阶段多数农民的主要出路还在于种田多产粮,搞好山海综合开发增收人。

当然,如何让农民提高种粮比较效益,也是应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抓粮,要调动四个积极性,即领导抓粮积极性,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关部单位支农积极性和科教兴粮积极性。只要“四管齐下”,必能促进粮食生产。

现在元宵已过,大地回春,春耕备耕也该升温了,愿八闽各地鼓足干劲抓好粮食生产。

(福建日报1997年2月26日评论,2022年4月6日选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