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2022-04-05 13:59:34)

魏章官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连江县丹阳镇三落厝。2019年魏峨 摄)

“民以食为天”是句老话。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了今天,尽管“吃”的结构与模式已发生巨变,但“吃”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而且对农民来说,不仅追求吃饱乃至吃好,更要生财致富,提高生活质量。

(一)现状与对策

福建省领导最近在琅岐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指出要“努力做好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三篇文章”中的首篇大作,就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发展现代农业,先看现状农业,有哪些成就、问题及对策。

应该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广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广大农村的经济结构经过从农业内部(种养品种)结构,到大农业(农林牧副渔)结构,再到农村产业(种养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结构的几轮调整,不断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一轮创业。现在,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变,不少县(市)是“三三制”,即1/3劳力从事种养业,1/3劳力从事乡镇企业,1/3劳力从事运销等第三产业。有些地方后两者的比重还更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二三产业就业人数越多,农业就业人数越少,是农业现代化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重要标志。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不也大大加快了吗?这是跳出农业看福建农业的发展。

就农业本身来说,福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山地综合开发上规模,海洋渔业迅速发展,可谓山海田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生机盎然!

据统计部门的数据,1995年与改革开放之初与1979年相比,16年来福建省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稍高于全国平均数。近3年来福建农业增长速度比快。1994年为9%,1995年为10%,去年为10%左右,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10.6%。

对现代农业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外向型农业,在福建已取得明显成效:引进一批外资,并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一批优良品种、高新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和加工的三资企业。1995年全省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创汇38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 38%,产品远销50个国家和地区。

农产品加工上规模上档次,是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工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近几年福建大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农产品加工业,闽东南加工业发展更快。漳州市就发展农产品加工与保鲜企业1400多家,有16类 100多种加工食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的产值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0%。

以单体来说,南安市安摩乐公司研究开发了杂果余甘胶囊系列保健食品;光泽县鸡业公司引进设备,对鸡肉进行切块分类包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带动了当地种养业的发展。这些例子说明福建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我们应该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充满信心。

然而,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农业是个弱质产业,弱就弱在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容易被忽视,弱就弱在农业软硬环境建设跟不上,弱就弱在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重视农业,但政策与方法不对头,只从生产关系上作文章,追求“一大二公”,结果本要以此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良好愿望,成不了事实;后来又从生产手段上作文章,提出到 1980年要实现全国农业机械化,结果不过是“拖拉机化”,而且拖拉机几乎都跑到公路上,还是个“人+地”的生产格局,农业现代化进展十分缓慢。

好在改革开放,继实行田地家庭承包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后,又及时地推出了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外向化,才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说,这才是从根本上真正重视农业。

(二)差距与潜力

人们不禁要问,什么叫做农业现代化?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上,有关领导和农业专家认为,农业现代化,实质上是以实现农民富裕,以缩小工农业差别和城乡差别为根本目标,以建设现代化农业基础产业为基本方向,通过生产条件、生产手段?经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现代化,特别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扩散,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工商业部门单位的介人、市场机制的引入和社会服务业的渗入,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现代农业。

这也是福建省今后发展农业的目标。按照这些目标要求,目前有哪些差距呢?从全国来看,从1979年到1995

年的16年中,平均每年总产值增长:工业14.4%,第三产业 9.8%,农业只有5.2%。福建省的情况也大抵如此。这反映了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速度反差很大。

从横向比:1994年和1995年两年,在华东七省市中,福建农业增长速度仅高于江西、安徽,仍处于中等水平。

差距就是潜力,但潜力的挖掘,差距的缩小,必须找出人们观念和工作上不相适应的东西。

首先是观念不适应。在干部层中,有人认为:“农业老一套,不讲也知道;抓粮地位低,提拔轮不到”,不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基础来抓,有些地方搞的还是“老一套”的传统农业,只有小打小闹式的小升级,没有真正把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甚至抓农业只做做样子。

二是管理与服务工作不适应。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部门关卡等现象,存在着“重审批,轻服务,重开发、轻管理,重面积、轻优高,重产值、轻增值”等问题。

三是投入不适应。国家财政投入较少,银行贷款不易,利用外资比重偏小,融资渠道不畅,农民自己投人也少,以致福建农业产业化总体和单项规模都不大。

四是加工不适应。目前,福建农产品加工业及加工技术比较落后,深精加工能力低,加工龙头企业少,市场也难拓展。

不少农民仍然只卖初级产品和鲜活产品,市场容量有限,出现了油柰变“无奈”、闽山橘子愁、香菇难飘香等现象。加上流通渠道不畅,中间盘剥与中间流失多,农业比较效益提不高,一些地方农民增产减收。

五是政策不适应。世界上不少国家对现代农业特别对外向型农业都采取保护和补贴的优惠政策,而我国尚未出台比较完善的优惠政策体系,创汇农业还受外贸出口体制的制约及出口额度的限制,加上福建有关部门办事不够灵活,以致一些农产品常常处于“福建建基地,广东做生意”的局面。

对这“五个不适应”,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具体对策。

(三)着重抓什么?

今后,福建发展现代农业抓什么、怎么抓?从根本上说,是要深化农村改革,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新一轮承包,大力推行与完善股份合作制。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已经历了家庭承包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两个大浪潮,现在面临的第三个浪潮就是股份合作制。应该积极倡导,莫把开头当过头。同时,对田地承包到期的,对二三产业发展后有条件实施土地连片适度规模经营,但一家一户又分散承包的,应积极搞好新一轮土地调整与承包。

二要在继续抓紧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以产业化为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但千万不能再作挤占粮田的文章,调整的重点是大农业结构和农村三个产业结构,把优化的功夫用在大山和大海上。

三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外向型加工企业,推进八闽山海联动。

四要力促乡镇企业和个私企业上规模上水平,这是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头戏。要唱出“十五的月亮”和“不落的太阳”。

五要切实抓好科教兴农,促进科教兴农向广度深度发展。

六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发展的软硬环境,包括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支农和减负等政策,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为农业提供系列配套服务等。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贵在行动。现在闽东南地区行动较快,但也有些地方行动缓慢,有的地方还比较盲目。但愿全省各地能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因市而宜,乘势而上,以大手笔写好当地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福建日报1997年8月5日评论,2022年4月6日选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