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章官
前不久,潘心城副省长在长泰县调研时说,长泰发挥靠近厦门特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和鲜牛奶等副食品供应厦门。这种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甘当配角的精神 值得倡导……笔者听了他一席话,颇受启迪。
时下有个说法,发展市场经济,政府搭台,企业或生产者唱戏。这戏怎么演好?倘若演员们都不愿当配角,都争当主角,比如演闽剧古装戏,谁都不愿意演丑角、丫环、轿夫等,都要扮演生、旦,这台戏岂不乱了套,还怎么演得下去?
各个地区只有因地制宜,按照市场需求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当好配角,互相支持,互相促进,才能促进一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主配角是个分工。市场经济越发展,社会分工必然越细、越合理,专业化水平也越高。可是,现在一些企业实行横向联合或组建企业集团时,谁都想坐第一把交椅,连集团的名称和产品都要争自个儿的,互不谦让。有些企业想当鸡头,却不会报晓,不愿做凤尾,又不争气。这是不占市场占位置,与发展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产业化、社会化背道而驰。
还有些地方在发展区域性经济或办某种经济实体中,摘“大而全”或“小而全”。这是个落后现象。没有许多配角,就没有合理的分工,就没有全局上下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即使是一台机器也有主配件、零部件之分。没有小小的螺丝钉,这台机器也转不动。
唱经济戏的道理也一样。如果你搞化工,他也搞化工,你建机场、港口,我也建机场、港口,都要上级政府资金投人和银行贷款,上面即使有规模投入,到了下面就如仙女散花,也就没有投入规模,很可能把项目折腾成“马尾巴工程”、“胡子工程”。
从全国来看,电冰箱、彩电生产线,许多地方都上,都想当主角成龙头,结果不是造成重复建设、重复浪费吗?主角不是谁都可以当得好的。有条件当主角的,就要帮助他演好戏,就要扶持他出名;没有条件当主角的,决不能“心中无数,决心很大”,上什么“拍胸膛工程”,而应先当好配角。
主角演不好,也可能败下台,连配角都当不了。配角演得好,同样可以成为明星。莆仙戏《春草闯堂》进京演出时,配角轿夫的演出,就赢得京城观众一片喝彩声。
长泰县龙华农业开发公司实行奶牛规模饲养、鲜奶工厂化加工,除了公司核心群奶牛千头外,还将把全县3万头水牛分批改造成为乳、肉兼优的摩拉杂水牛,成为厦门鲜奶供应基地。虽说这只是在厦门经济发展中起个配角作用,但在长泰县农牧业发展和千家万户奔小康中,也就是说在特定意义上说,却是唱主角。
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施产业化的进程中,甘当配角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市场经济是个大舞台,只要各种角色都真正进入角色,演好自己的拿手好戏,那么全省经济建设这台戏就一定能够演得有声有色。
(福建1997年5月26日日报评论,2022年3月31日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