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章官
“要致富,盼服务”,是农民的呼声,但喊了多年,现在似乎还没有很好解决。
社会化服务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虽然近几年各地作出许多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未真正破题。
目前,农村中所谓播种、机耕、植保等“五统—”服务,仅仅是停留于生产环节上的低层次、区域性的服务,而高层次、社会化的信息、科技和运销等多项服务及其成龙配套,还有待于建立与完善。
搞好社会化服务有几个观念问题要解决:一是要明确服务不是义务,要树立服务有偿的观念。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应该把社会化服务作为农村的一大产业来抓。
二是对国家明确规定支农的服务项目,是不该有偿的。凡是有偿的涉农服务项目,应以经济实体为依托。有经济效益的积累,服务才有实力与后劲,也才有服务的积极性。但不能搞强行服务,搞变相摊派乃至于索取,不能增加农民负担。
三是服务应向多功能、现代化方发展,特别是产后销售服务应解决在产前市场的开拓上。
此外,服务应是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种经济成分,注重发展农民自办的自我服务的经济实体。
社会化服务是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节器,是把农民引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各地创“优高”、走市场、奔小康,必须抓住服务这个牛鼻子。
(福建日报1994年9月5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