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章官
绿,令人神往与陶醉;绿,充满生机与活力;绿,是美好家园的一大要素;绿,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项目;绿,主体森林;绿,是人类命运之方舟。
今天,我们以绿化八闽的新成就,送走了我国“3·12”植树节20周年和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18周年。20年来,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以后,我省大大加快了绿化八闽和林业产业化的步伐。
1992年,我省就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全省宜林荒山造林任务。1995年又如期实现“绿化八闽”的宏伟目标。这是个历史性的巨大成就!
近几年,福州、厦门、三明等城市绿化工作也上新台阶。绿化,被越来越多人所重视。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某些地方绿而不化、绿而低效、绿而多草,绿而复黄,甚至还有绿化死角等问题。比如:山区还有小片宜林荒山和边远的宜林山地,只不过是杂草灌木丛生的低效益绿化,至今还没有造林植树;某些地方成片林木已被砍伐或是火烧山之迹地,以及被淘汰的柑橘等成片果树地仍荒废着。
不能容忍的是,滨海风沙地原有的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和防风固沙的林片,有的被整条整片砍伐,建什么高尔夫球场、别墅区和娱乐新城,有的新建娱乐区,竟成了风沙袭击的“愚乐区”;有的地方搞什么围垦或建码头,把珍贵的红树林成片毁灭;有些地方在旧城、旧街、旧村改造和新城、新街、新村建设中,片面强调“惜地如金,以地生财”,房子盖得过密,不留中心绿地,街道两侧也不预留空位用于植树。
笔者到过新加坡,见连电杆下和高架桥、立交桥桥墩下,都种爬藤缠绕,绿地成带成片,有些楼房大阳台栽花种树,可谓见缝插绿。而我们有些城市的立交桥下不姓“绿”,却搭盖房子作仓库、开店铺,大煞风景。
城市要呼唤绿意凉风,就得尽快加大绿化力度。就全省来说,森林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着“两多两少”,即中幼林多达92.4%,近成过熟林只占7.6%,可伐资源匮乏;以松杉为主的针叶林占68.7%,阔叶林仅占31.3%。这种不合理不优化的森林结构,从总体上削弱了森林生态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
如果能维持这种现状也好,可叹的是合理保护森林的难度似乎越来越大。某些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致富,上山乱砍树”,“村财与乡财,得靠木材多生财”的观念,导致少批多砍、未批先砍、不批乱砍的问题相当突出。有的县乡领导过分地强调发展食用菌,不但把阔叶林砍光了,造成林分结构失衡,而且连松杉都砍掉或作烧柴蒸银耳菌种,或搭架成棚种香菇,或卖钱作种菇成本,造成森林资源过量消耗。
同时还要看到,我省还存在着林业投入减少,林业税赋较重、摊派多,林农和森工企业无利经营,缺乏积极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必然影响建设林业强省的进程。
合理地保护森林资源,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对于保持自然生态平衡,营造舒适美好的软环境,无疑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前些年我们主要抓农村宜林荒山造林绿化,现在已有的成果必须巩固,新出现的上述种种问题更要解决。
今后,我们在继续抓好山
地造林绿化的同时,应该加快各地城镇所在地和村庄的绿化步伐。
值此世纪之交,我们应该大种世纪之树,多播世纪之绿,以乡促城,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共创21世纪的美好明天。
(福建日报1999年3月19日评论,2022年3月19日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