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魏章官
9月6日,深夜。海面上风急浪高。
“4321号船呼救!”长乐县梅花镇一艘25吨普通级渔船从山猫东渔场返航避风途中,轮机突发故障,抛锚抢修未成,顿成汪洋大海中一条孤船。
呼救信号穿越茫茫海面,扣击着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心弦。顿时,地方和驻军的电话、电台骤然忙碌起来,从长乐、平潭,到福州、上海、北京,有关方面发出了一个共同要求;千方百计抢救险船。
7日,上午。“快把电台搬上山!”梅花镇梅南村一部电台功率小,呼叫信号微弱,必须搬到高山上。驻闽某部闻讯,火速帮助他们把电台移到部队驻地最高点火焰山,官兵连忙打开雷达不断紧张地扫描、寻找遇险船只方位。
这天上午,风力已达9 至10级。梅北村船长郭良奉命带领6个渔民,冒险驾驶铁壳拖网渔船出海抢救。他们在风浪中苦战6个小时,没找到 4321号船,自己差点被大海吞噬,船漂到莆田湄洲湾。
900吨级的上海救生船驶出不远,就被风浪打回头。岸上的干部群众急得直跺脚。当晚,风力达12级,海浪滔天,什么样的船,都无法出海了。
7 日,夜,海上。“哗哗”,10多米高的恶浪一阵又一阵地从桅杆顶上翻卷而过。4321号船11位渔民浑身湿透,又冷又饿。20多个小时过去了,前转动轴齿轮箱5个齿轮与皮带散落舱底,轮机员装了拆,拆了装,机器就是发动不起来。
“要死,死一块儿!”这些闯荡风浪的渔家汉子,此时作了最坏打算:关紧舱门,大家一条绳子拴着,一旦遇难,好让家人找到尸体。“依兴姆,叫大家别灰心,我们还在设法营救你们……"
此刻 被乡亲称为“依兴姆”的共产党员陈建兴,听到呼叫顿时振作起来,喊道:“不要怕,坚持下去!”渔民们一个个站起来,排水、打手电、修机器……
绝望,同时噬咬着岸上许多人的心。船员亲属围在火焰山电台旁,叫着亲人的名字,嗓子都沙哑了,泪水流干了,旁边的干部群众忍不住掉泪。
船上、岸上两头亲人都从电台中听到哭喊声,围在电台旁的人群中,不知谁急中生智,喊道:“他们听得到,可以遥控修船!”一句话提醒了大家。
梅北村轮机技术高手陈永福很快被请到火焰山。他耐心地通过电台与船上轮机员陈金德会诊机械故障,一个个零件按程序反复组装。
8日,凌晨2点15 分。遇险船轮机轰鸣着重新转动,船上、陆上,一片欢腾。
天亮后,熟悉平潭海域情况的依菊伯通过电台“遥控”导航。
下午1时,与风浪搏斗 40多小时的4321号船终于驶到平潭流水乡裕潘村澳口,驶回亲人的怀抱……
(福建日报1990年10月5日,2022年3月19日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