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戏曲解析二:《红楼梦》戏曲欣赏“个中人”
(2018-01-02 22:03:23)分类: 红楼文化 |
第五回描写了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聆听新制《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警幻便说道:“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料尔亦未必深明此调,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
警幻短短的一段话表明了两层意思,一关乎戏曲创作,二关乎戏曲欣赏。何为“个中人”?指处在局中,洞悉内情的人,俗称行家里手,甲戌本其下有一条侧批:三字要紧。不知谁是个中人。宝玉即个中人乎?然则石头亦个中人乎?作者亦系个中人乎?观者亦个中人乎?此段亦有一条眉批:警幻是个极会看戏人。近之大老观戏,必先翻阅角本。目睹其词,耳听彼歌,却从警幻处学来。不难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作者曹雪芹属于“个中人”,是个极会看戏的人。也正是借警幻仙姑之言表明了自己对戏曲创作和欣赏的看法。
生旦净末之则,指传统戏剧的脚色类型,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类或者生旦净末丑五类,总称为行当。演员扮演人物,皆有行当,各有自己的表演程式,不能随意混用。“南北九宫”指古代戏曲的宫调(即调式)。南:指南曲(传奇);北:指北曲(杂剧);九宫:即九个宫调(正宫,中吕,南吕,仙吕,黄钟五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合为九宫调)。戏剧的曲牌,是受宫调限制的,某一曲牌属于某一宫调之内,不能放入其他宫调来用。有的曲牌可以兼入两宫,但要按曲谱规定。所以戏曲的宫调限制是很严的。可见传统戏曲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出都有严格的模式限制。而曹雪芹则认为无论咏叹一人,还是感怀一事,偶成一曲,都可谱入管弦。因此作者借警幻之口说“此曲非尘世所填”,在《红楼梦》十二支后批者又一再赞叹“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悲壮之极,北曲中不能多得”等等。甲戌本本回独有回目是《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曹雪芹关于戏曲的见解也可谓开生面,立新场了。
警幻所言“先阅其稿,后听其歌”则属于戏曲欣赏的方式。角本是在戏剧排演过程中所用的底本,即今天所说的剧本。这说明曹雪芹对戏曲内容和辞藻的重视。在演唱过程中,戏词并不太容易完全听清楚,一边看着曲文一边聆听演唱可以更好的领会辞藻的妙处,了解戏曲的内容。这是一种认真的欣赏的态度,不是仅作为娱乐消遣的方式来看戏的。观戏伊始一边拿着拿着剧本一边听戏并不普遍,但到了批者批《红楼梦》时俨然成为上流社会流行的风尚,“大老”据胡文彬先生的理解应该指达官贵人,文人学者,非下属平民百姓。这条批语里似乎有对附庸风雅者的嘲弄色彩。可见在欣赏戏曲的形式上曹雪芹也是开风气之先的。太虚幻境里观戏“个中人”是警幻仙姑,在《红楼梦》现实生活背景的贾府里,戏曲欣赏“个中人”应是宝钗和贾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