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观打醮是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两大阵营的一次正式交手
(2014-11-04 22:34:58)
标签:
宝钗贾母王夫人宝玉清虚观 |
分类: 红楼文化 |
《红楼梦》第29回
清虚观打醮是金玉良缘阵营和木石前盟阵营的一次正式交手。
金玉良缘的缔造者王夫人通过张道士向贾母隐晦地传递了己方阵营最强大的支持者元春的意愿,而久经风雨的贾母则不动声色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给了一个让对方有苦说不出的还击。
元春在下旨要求贾府打平安醮的同时,就以端午节赏礼来暗示自己对金玉良缘的支持,连宝玉也奇怪“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而作为贾母和王夫人,对元春此举用意是心知肚明的,王夫人借每月一次进宫的便利成功地将元春争取到了自己的阵营里,元妃的端午赏礼中宝玉和宝钗都有的凤尾罗和芙蓉簟两样都是卧室用物,元春的立场彰显无疑。
清虚观打醮当天,荣国府几乎是合府而出,是整部书中最声势浩大的一次出游,“车辆纷纷,人马簇簇”,就连各房的老嬷嬷奶娘以及家人媳妇都跟了出门,可是在这支队伍里,却少了一个本不应该少的人,那就是王夫人。王夫人不去的理由很是牵强,“一则身上不好,二则预备着元春有人出来,早已回了不去的”,既言“预备”,但她转口又说“有要逛的,只管初一跟了老太太逛去”,可见是自相矛盾,之所以提元春,不过是提醒贾母而已。这里她还有一句很奇怪的话,说贾母“还是这么高兴”,言下之意是元春已表明了立场,贾母本该失落才是。
贾母老谋深算运筹帷幄,岂能不知王夫人的用意?更何况当时就在身旁的宝钗还堂而皇之地戴着元妃单赏她和宝玉的红麝串子来给贾母无言的提醒,不过老太太也不勉强王夫人,好,你不是说你在家等着元春派出来的人吗?你不去就不去,不过,宝钗却必须去,贾母出动了凤姐请宝钗,这是书中极少数的凤姐主动和宝钗说话,“约着宝钗、宝玉、黛玉等看戏去”,书中不难看出,象凤姐那么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对宝钗却是看不上眼的,她能约宝钗,多半是出于贾母的授意,可是宝钗却 “罢,罢,怪热的。什么没看过的戏,我就不去了。”和王夫人的态度何其相似,联系她在到贾母这边之前“到了王夫人那里,坐了一回”,宝钗得了王夫人的授意也是勿庸置疑的。不过老而弥辣的贾母却很是坚决,凤姐约不了你,我亲自请你总行了吧?“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你不是不去吗,我非要你去,而且还要带上你母亲去看“戏”,有你们两个在,王夫人不去就不去吧。
贾母的反击并没有结束,在张道士的那堆贺物里故意挑出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这件东西好象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的圆滑在这里成了讽刺,“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要没有这句话,贾母就无法自答下去,宝钗这一应,贾母立刻就说“是云儿有这个”,以贾母对史湘云的疼爱,岂会不知道史湘云常佩之物,这句话隐晦地告诉宝钗“这种东西不只是你有,其他人也有的,就算金玉良缘是真的,也未必是你宝钗的金锁”。 清虚观三天打醮,贾母只去了一天,明确地表明的自己的态度,目的达到了,第二天“便懒怠去”,而不去的原因是宝玉生气和黛玉中暑,是在告诉王夫人“我心中只有我这两个玉儿重要。”
宝玉对清虚观打醮的实质知觉较晚,连元妃那么明显有偏向的赏赐他也“并不理论这事”,直到张道士说亲他才有所察觉,第二天便坚决不去;黛玉却以一向的敏感有所怀疑,当宝钗说湘云有麒麟时,黛玉冷笑着讥讽她,然后更因提亲之事宝黛二人大闹到摔玉剪穗子的地步。
在所有人中,表现得最为失态的,却是被贾母称为“稳重和平”的淑女薛宝钗。作为金玉良缘的主角,宝钗不可能不知道母亲和王夫人散布这子虚乌有的传言的用意,以宝钗本意是不屑于这种传言的,她自己也知道宝黛二人“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因此刻意地远着宝玉,但也不代表她对宝玉完全无意,在元妃赏礼之前,宝钗的确保持着淑女风度,但当元妃这个贾府最大的靠山表示支持金玉良缘后,宝钗的头脑很难得地热了一下,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二十八回有个细节,宝钗得了赏礼后,不是先到贾母处,而是先到了王夫人处,王夫人有何授意书中没有提到,但接着宝钗到了贾母这边时,“可巧”在她“左腕上笼着一串”元妃所赏的红麝串,而这串子恰恰是黛玉所没有得到的赏赐,宝钗此举大大不合她一贯疏远宝玉的做法,分明有一种胜利者的炫耀成分在内。这回的回目叫“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而正文中宝钗“不好意思”的时候却是她“褪”下串子给宝玉,而宝玉正在发呆的时候,那么这“羞笼”二字就值得推敲了,也就是点明了这是她在戴串子时的心理活动,这和一个待嫁的女子盖上红盖头自觉终身有靠的羞涩有什么不同呢?而到清虚观贾母明确了态度后,宝钗心头刚被元妃王夫人所燃起的希望瞬间熄灭,难免有尴尬恼羞之感,因此在宝玉调侃她体丰怯热堪比杨妃时,宝钗有了全书中唯一的一次“大怒”,有了那句“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的讥刺,暗讽宝玉连贵妃姐姐的话也不听,之后更将怒气洒向了小丫头靛儿,居然指着靛儿说出“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的话,再联系宝钗刚入府时“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宝钗这时的言行用恼羞成怒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清虚观之事对宝钗的刺激可见一斑。
清虚观打醮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王夫人一腔无处发泄的怒火化成一巴掌打在了和宝玉调笑的金钏脸上,逼得金钏跳了井,宝玉被贾政打了个半死,黛玉无意中听到了宝玉的知心话,宝玉给黛玉送旧帕,袭人乘虚而入取得了王夫人的信任,王夫人开始对晴雯动了杀机,这种种因果,皆是由清虚观打醮而起。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