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中“训子有方,治家有法”的背景

(2013-07-16 22:31:45)
标签:

史料

闲暇

时间

年幼

痴情

分类: 红楼文化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写道:“谁知自在此间住了不上一月的日期,贾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认熟了一半,凡是那些纨裤气习者,莫不喜他来往,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引诱着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虽说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

瞧这位薛蟠,何其善于交际,其社交能力竟是如此之强,仅不到一月的时间,贾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俱:全、都)已认熟了。哎!哦……是了,已认熟了“一半”。

作者的造语有语病吗?“俱已认熟了一半”——全都认识了一半?句子似有不通。只怕又是作者刻意之为。

通部《石头记》那么多的人物,多出自背景的十几个原型,实际上哪里会有恁多的“子侄”。作者设计的“一半”论,或是指太子人生的两面性,一半如“薛蟠”者奢侈任性,一半如“宝玉”者知书重情;或是指胤礽人生的两个阶段,一半是幼儿时,一半是成人时。后文表现在薛蟠身上的,属胤礽的纨绔;表现在宝玉身上的,则属胤礽的痴情。

“薛蟠”人物的设计,主要凭依太子的幼年秉性。虽文章已说薛蟠十而有五,但观其说看其行,比如他的不识字、讲吃喝、纵玩乐,哪里有成人的样子。所以,此文描述薛蟠识得的那一半,应指仅知玩乐的小儿们。

旁批于正文“无所不至”处有“虽说为纨裤设鉴,其意原只罪贾宅,故用此等句法写来”语。胤礽此批是向读者解释,此处文章并非故意对自己作什么批评,作者只是在“为纨裤设鉴”,同时也微词一下年轻时的康熙帝曾经的对小太子的太过娇纵。

旁批于“训子有方,治家有法”处,有“八字特洗出政老来。又是作者隐意”语。此批语又令读者头晕。薛蟠乃薛家的薛蟠,其逐日为坏,怎倒怪及贾家的政老?贾政即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也只是对贾宝玉或贾环而言,薛蟠不就是贾政的妻外甥么,薛蟠的加速为坏干政老何事,便王夫人也不便干预薛蟠吧?

第二回冷子兴与贾雨村谈到贾府时说过,“只说这宁荣两宅,是最教子有方的”。至于此处文章,则成了“训子有方”。“教子”与“训子”,虽一字之差,却天地之别。之于背景,康熙帝的“教子有方”是在太子年幼时,而“训子有方”则是在太子成人后。

废掉太子之后的康熙五十二年,对于大臣们的频繁疏请立太子,康熙帝说过这样的话:“凡人幼时犹可教训,及长而诱于党类,便各有所为,不复能拘制矣。”

康熙皇帝也说过这样一的段话:“朕深感各位皇后临死时的托付之重,教育应及早抓起,所以不辞辛劳,夙兴夜寐,亲自督促功课。每天天没亮,诸位皇子便轮流上殿背诵经书,直到太阳西斜。又令他们习字、射箭,往往持续到夜半。一年四季,天天如此,未曾有一天闲暇。”

康熙帝的这段话,就是“训子有方,治家有法”八字所依凭的背景史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