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老人的《生与死》

标签:
人性胜负作者年间收入文化 |
分类: 旅游文化 |
一、 一首英国长寿诗人的诗
《生与死》是享年89岁的英国诗人兰德75岁时写的一首小诗 :这是英国诗人Walter Savage Landor暮年之作。在1850年写的,那时他已75岁,人生一切皆已看透。有其他译文,但杨绛先生的应最为传神。
On His Seventy-Fifth BirthdayWalter Savage Landor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I warme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二、中国长寿女作家的译本
1911年出生的杨绛先生已步入生命的第102个年头!
长寿女作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丈夫钱钟书是著名文学研究家和作家,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杨绛先生很喜欢兰德这首美丽的小诗,将它翻译成中文,并作为自己晚年散文选集《杨绛散文》的卷首题辞: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先生的风格让人看到了一个善于静观默察,敏感沉思,以笑代哭,寓热于冷的大智者风骨。这与兰德诗中的意象和境界正异曲同工!
三、李霁野先生的译本
现代作家、翻译家、“未名社四杰”之一的李霁野享年93岁,李霁野先生也曾译过兰德这首小诗,他的译诗:
我不和人争斗,
因为没有人值得我争斗;
我爱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在生命的火前,
温暖我的双手;
一旦生命的火消沉,
我愿悄然长逝。
这首诗最初收入李霁野译诗集《妙意曲》。1991年,87岁的李霁野先生将1928年至1986年近六十年间所作散文编为一集,名曰《温暖集》,并将兰德这首诗冠于卷首作为题辞,书名也蕴含着兰德这首诗的意味。
四、著名诗人绿原也译过这首诗
一生颠簸的诗人绿原先生享年89岁,是奇迹,也是必然,因为他的洒脱。人们评价绿原是一位跨越了中国现代、当代两个文学史阶段的诗人,是独具特色和魅力的翻译家。 他一生历经的磨难,使他译的《生与死》也如他一贯的不羁和洒脱。
我不与人争,胜负均不值,
我爱大自然,艺术在其次。
且以生命之火烘我手,
它一熄,我起身就走。
三位文学老人翻译兰德这首小诗,树起了人生境界的座右铭。三首诗虽然译法不同,但都表现了一种通达从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宁静淡泊铅华洗尽的人生境界。年老的人看这几行诗,使人生更乐观,更从容;年轻的人读这首小诗,使人性更美丽,更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