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吗
(2013-05-25 22:33:44)
标签:
个人而是不理解宝钗都是文化 |
分类: 红楼文化 |
刘梦溪先生在《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把“宝黛孰优孰劣”称为“红学的第一大公案”。可见问题的复杂性。由于薛宝钗是红楼梦主要人物之一,不理解薛宝钗,就不能说理解了红楼梦,因此有必要对薛宝钗作深入的分析。
大家知道,红楼梦臧否人物有个重要标准,即“清”、“浊”。 如贾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2回)“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有这个呆念在心,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可有可无。”(第20回)可见作者喜“清”厌“浊”。
什么是“清”呢?“清”就是纯洁、善良。林黛玉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晴雯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妙玉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这些都是“清”、“洁”。“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说明在作者的眼里,女儿都是“清”“洁”的。不仅如此,红楼梦盛赞“清”“洁”的品格。如赞美海棠的高洁品质:“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但是,薛宝钗是个例外。第三十六回写道:“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在作者眼里,薛宝钗不像别的女孩子一样“清净洁白”,而是“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的、“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的“浊物”。 所谓“国贼禄鬼”,是指不顾国家利益,一心钻营名利的人,也就是贾雨村之类人物。作者最鄙视贾雨村之类的贪官污吏,所以作者说宝钗“入了国贼禄鬼之流”,是对宝钗很严厉的谴责。薛宝钗是作者贬谪的一个人物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