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可卿死了,办丧事也就成了贾府一件中心工作。与儿媳有染,内心有愧的贾珍是恣意奢华,一心要把丧礼办的风风光光的,可惜尤氏非但不配合,而且直接装作胃疼,和众家亲友是避而不见,搞得贾珍是里外忙乱,不可开交。唯独宝玉看出了贾珍的心事,对他说:“我荐一个人与你。”宝玉所荐的人就是王熙凤。
在我们多数“红迷”眼里,宝玉是个不肖第一、无能之至的废物。但宝玉在这种大家个个都忙乱不迭的情况下,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举贤荐能,帮助贾珍解决了燃眉之急,见识显然高于他老子贾政和其他主事人。况且书中写的明白,贾珍是心中忧虑,却不好明言,唯独宝玉在侧,主动问讯的。办理这次丧事,到场的人的确不少,但大多数都是随大溜儿,去应景而已。宝玉在贾府从来都是大事小事不去过问的“无事佬”,完全也可以袖手旁观,但此时却非常积极主动,而且一眼就瞅准了贾珍的症结所在。再者宝玉先是看到不少亲友在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悄悄在贾珍耳边建议,显得十分得体、老成。这不能不让我们对宝玉刮目相看,原来这个窝囊废并不傻嘛!
宝玉推荐王熙凤,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用人方案。第一,王熙凤有过硬的管理能力,长期在荣府主持日常工作,经验丰富;第二,王熙凤和尤氏是同一辈份,身份相当,比较能服众;第三,王熙凤和秦可卿关系莫逆,只要贾珍央求,凤姐绝对不推辞,而且一定会尽职尽责。事实也确实如此,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不仅把这么大的事情办的风风光光,而且把一个存在“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管,临期推委;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五大管理隐患的宁府治理的令行禁止、秩序井然。
而且宝玉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投的是无记名票。他并没有让贾赦、贾政、王夫人、邢夫人和凤姐知道是他推荐的,这一点十分重要,可谓是老谋深算。因为我们知道,王熙凤的身份极其微妙,她是贾赦、邢夫人的儿媳妇,又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处在一个双方矛盾纷争的焦点之上。如果宝玉公开推荐凤姐,那势必引起贾赦、邢夫人的严重不满。说来说去,凤姐是贾赦、邢夫人那边的人,在王夫人手下办事,属于借调人员。你宝玉有什么资格借花献佛,拿着别人的东西送人情?如果宝玉大大咧咧说出来,不仅让贾珍借不成凤姐,反而会引起邢王二位太太的矛盾纷争,那可就彻底把事情办砸了。宝玉这么暗中指使,贾珍出面去恳求,邢王二夫人果然不好反对,推辞一番,然后很爽快就答应了。整个事情办的有章有法,让我们不得不为宝玉鼓掌叫好!
协理宁国府成就了凤姐威名,但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件事上,凤姐是千里马,宝玉是当仁不让的伯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