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情天 去由情地
(2013-01-24 22:59: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红楼文化 |
历来中国从来没有一部小说出现过这样的一个男子,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貌美倒在其次,古今美男子多矣。或许款款深情如许,却又绝情无良:手执胭脂柔情缱绻堪比张敞之画眉郎,而后撒手人寰、剑斩情思了断红尘孽缘,去势如飞。因想起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一回诸艳放风筝文字:“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就不见了。•••”而这文字,恰如宝玉远去身形,倏忽不见。
宝玉生来与众人不同:衔玉而诞,生就富贵无比。因贾珠逝而宝玉生,因此祖母爱如珍宝,王夫人亦看做天赐娇儿,合家爱惜不啻珍宝玉石,倒也不负宝玉之名色。独贾政看的通透,不甚喜悦,因而借雨村之口说出: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而孔子犹叹“澹台灭明•••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圣人都有走眼,何况肉体凡胎的凡夫俗子如贾政。贾政只看到宝玉的形体,却不曾看到宝玉的本质。书眼明点下凡历劫,一干风流孽鬼,虽是著书人不得不打出的噱头,却是曹氏一生惭恨写照,缘起缘灭、红尘繁华唏嘘感慨而成,自比人生若一大梦。
亘古至今出宝玉者唯一因石而诞。《红楼梦》第一回原文脂砚斋亦有批语暗示: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
补天石和贾宝玉是因果行外于内的因果关系,却彼此交关,不可或缺。来自情天,去由情地,通灵玉是看尽世间繁华“瞬息万变,好事多磨”后复还本质、自比粗蠢的看客,留一世(石)文字静待知音空空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