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2022-11-24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328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纳兰性德的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中的句子,全词是: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清朝初期著名词人,字容若,叶赫那拉氏,正黄旗人。原名纳兰成德,因避太子保成的名讳而改名纳兰性德。父亲是大学士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补殿试,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中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性德出身显赫,康熙将其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小学语文课本上选的纳兰性德词《长相思》,就是纳兰性德跟随康熙皇帝出山海关时写的。

 木兰花,词牌名。“拟古决绝词柬友”是词题。唐代诗人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用古乐府的形式、以女子的口吻表达决绝之情。纳兰性德的词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显然是模仿元稹的《古决绝词》、假托女子的身份来表达一种怨恨之情。至于纳兰性德怨恨的是谁?因何怨恨?因为缺乏相关的资料而无从知晓。

 上阕写人变心后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变心,反而怨别人待他不如当初。“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与人相处如果都能像刚见面时一样热情客气,怎么会有像秋天画扇被搁置冷落一样的遭遇呢。“秋风悲画扇”,用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诗中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的怨情。后世以秋扇比喻女子被弃。“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指出一个人轻易变了心,却说故人的心容易改变。这是贼喊捉贼的无赖行为,包含着词人的愤激之情。

 下阕借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表达相亲相爱的愿望。“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据说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安史之乱暴发后,唐玄宗带着杨玉环逃往蜀地,走到马嵬驿时,被军士所迫赐死杨玉环。杨玉环死前说:“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唐玄宗到达蜀地后夜闻雨声、铃声而悲伤,于是作《雨霖铃》曲以寄托哀思。李杨二人虽然经历了生离死别,彼此也没有生出怨恨之情。“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怎么比得上当年的唐玄宗呢,他虽然被迫赐死杨玉环,但对杨玉环的感情是一直没变的。薄幸,薄情。指李隆基赐死杨玉环一事表现出来的绝情。锦衣郎,指李隆基。

 尽管因为缺乏详尽的资料,无法了解这首词表达的隐情,但词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却是揭示人性、具有普遍意义的词句:人们在初见相处时,往往克制自己,更多地表现出优点和友善,但相处的时间长了,本性就渐渐暴露出来,开始指责对方,于是发生矛盾、冲突,甚至绝交。古语“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说的也是这种情况。“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我悲画扇”不只是感慨感情变化的词句,也是揭示人性、具有普遍意义的名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