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327
蛙声十里出山泉
——查慎行《次实君〈溪边步月〉韵》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查慎行的诗《次实君〈溪边步月〉韵》中的句子,全诗是:
雨过园林暑气偏,繁星多上晚来天。
渐沉远翠峰峰淡,初长繁阴树树圆。
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
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希莫浪传。
诗题中的“实君”名叫唐孙华,字实君,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曾授礼部主事,兼翰林院行走。唐孙华与查慎行是好友,二人经常有一些诗文唱和。康熙二十七年(1688),时任翰林院行走的唐孙华写了一首题为《溪边步月》的诗,诗中有“呜咽笙箫别院曲,锵鸣环玦过桥泉”的句子,大意是:笙箫呜咽的声音从人家院落里传出来,从桥下流过的泉水发出玉玦相碰时铿锵的声音。康熙三十二年(1693)夏天,查慎行写了一首和诗《次实君〈溪边步月〉韵》。次韵,就是按照原诗用的韵和用韵的次序。
首联“雨过园林暑气偏,繁星多上晚来天”,写雨后傍晚的景象:一场雨后,园林里的暑气被赶走了,天色渐暗了,天空出现了繁星。暑气偏,即暑气偏移到别的地方,就是暑气消退。晚来天,是夜晚的天空。
颔联“渐沉远翠峰峰淡,初长繁阴树树圆”,承接首联写月亮升起后的远山和近处的树阴:远处翠绿的树和一座座山峰,随着光线变暗渐渐隐去身影,眼前枝叶繁茂的树在地上落下圆圆的树阴。渐沉,指山峰渐渐隐去。初长,指月亮升起树下刚出现的影子。
颈联“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写天黑后河岸草丛中的一点萤火和山泉里传来的蛙声。
尾联“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希莫浪传”,因为是和诗,所以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谦虚之意,也是诗人谨慎的表现:我新写的和诗未必能让世俗的人满意,希望懂得我心思的人不要随意理解、胡乱传播。
查慎行的诗自然质朴,感情真挚,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善用白描手法,《次实君〈溪边步月〉韵》是一首和诗,虽然有刻意的痕迹,但仍然不失为一首好诗。其中“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两句,选取两个特写镜头来写夜景,前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河岸边的一点萤火,后一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泉水中的蛙声,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著名作家老舍曾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国画大师齐白石作画。齐白石画了两边是陡峭山崖的山涧,中间是湍急的水流,水中画了几只顺水而下的蝌蚪。将“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意境表现出来,一时传为美谈。《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后来收入《齐白石全集》中,还印成了邮票,成为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名扬海内外。“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个文质兼美的诗句因此而有了更大的名气,成为流传很广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