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317
难向庸医话病深
——黄宗羲《书壁绝句》
“难向庸医话病深”是黄宗羲的诗《书壁绝句》中的句子,全诗是:
倦钩帘幕昼沉沉,难向庸医话病深。
不信诗人容易瘦,一春花鸟总关心。
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著述丰富,一生著述50余种300多卷,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与李颙、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被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明万历年间的进士,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下狱受酷刑而死。崇祯元年(1628),魏忠贤等已除,黄宗羲父亲的冤案得以平反。黄宗羲上书请求惩处魏忠贤的余党。刑部会审的时候,黄宗羲利用出庭对证的机会,袖藏利锥,庭上锥刺奸党许显纯,并当众痛击奸党崔应元,拔其胡须归祭父灵,人称“姚江黄孝子”,明思宗崇祯皇帝赞叹他为“忠臣孤子”。
明朝灭亡时,黄宗羲变卖家产,招募青壮年600余人抗清。后受鲁王派遣出使日本乞兵,渡海至长崎岛、萨斯玛岛,未成而归,返家隐居,著书讲学。黄宗羲的批判求实精神及力主改革的理论勇气,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士志于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使命感。
《书壁绝句》一诗是黄宗羲题写在墙壁上的一首绝句,从诗的内容上看,这首诗应该作于明朝灭亡之后。
首句“倦钩帘幕昼沉沉”,写人的状态和天气情况。人的状态是“倦”,即懒洋洋的。天气情况是“沉沉”,即光线昏暗。这一句既不是单纯的叙事,也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将叙事和写景融合在一起:情绪低落的人加上光线昏暗的天色,给人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次句“难向庸医话病深”,表面上承接首句中的“倦”字写病深难医,实则表达自己内心难以排遣的苦闷之情。庸医,是平庸的医生,不懂什么医术,跟这种人讲病情,讲了也是白讲。“难向庸医话病深”有两层意思:一是病人病情严重,难以向庸医讲清楚;二是病人讲清楚了,庸医也听不懂。黄宗羲借“难向庸医话病深”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一是反清复明的大计无法跟别人讲;二是跟那些平庸之辈讲了,他们也不懂。
第三、四句“不信诗人容易瘦,一春花鸟总关心”,不相信诗人用心过度容易消瘦,仍然关心春天的花鸟,用心血写出心中的诗句。尽管“难向庸医话病深”,但是诗人仍不甘心消沉屈服,仍然执着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不信”一词表现了黄宗羲坚决的态度,“总”字表现出黄宗羲的执着。
《书壁绝句》虽然只是一首题壁的小诗,却表现了黄宗羲在明朝灭亡后,不甘屈服的精神。但黄宗羲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深深地认识到由于长期积累大量的问题,又缺乏卓越的人才,明王朝的灭亡已成难以改变的事实。“庸医”是医术不高明的医生,“病深”是病重的人。病重的人向庸医讲述病情,庸医是作不出正确的诊断的,也开不出好的方子,结果病人只能是病情越来越重,直至死亡。“难向庸医话病深”是众人皆知的生活现象,这里用作比喻,将问题严重的明王朝比作病重的人,将平庸的君臣比作庸医,生动地揭示了明王朝衰亡的原因和走向灭记的趋势,是语言浅近而意蕴丰富、情思宛转而深挚动人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