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2022-11-10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314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戚继光《望阙台》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是戚继光的诗《望阙台》中的句子,全诗是: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来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十余年,保卫了北部边疆的安全。戚继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专家,他发明的狼筅被称为刺倭利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的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戚继光在戎马倥偬之际写成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著作,还留下了《止止堂集》等诗文篇章,在当时就享有“伟负文武,才如公者,一时鲜有其俪”的赞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戚继光的诗“格律颇壮”“近燕赵之音”。清代文学家王士禛将戚继光列为古今能诗的名将之一。

 明世宗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击倭寇,打击海盗,转战于闽、浙、粤之间,十年间屡立战功,基本扫清倭寇。先后任浙江参军、福建总督。《望阙台》一诗就是戚继光任福建总督时写的。

 望阙台,是戚继光命名的一个高台,在福建省福清县。“一山抱高处,可以望神京。名之曰望阙台。”阙,代指京城。戚继光将高台命名为望阙台,表达了对皇帝、对朝廷的忠诚。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戚继光调往浙江任参将,嘉靖四十二年(1564)调往福建任职,前后共十年。这段时间,戚继光主要在沿海地区抗击倭寇。“海色寒”意为深蓝色的大海波涛汹涌、深不可测,令人胆寒。

 次句“孤臣于此望宸銮”,因远离京师,在沿海地区奔走,曾和自己一起抗倭的将领汪道昆被弹劾罢官,自己感到孤单,所以称自己为“孤臣”。“孤臣”一词也可以理解为远离皇帝而感到孤单。“望宸銮”就是登上高台眺望京城。“宸銮”是皇帝的住处,这里代指京城。“望宸銮”紧扣诗题“望阙”。

 第三、四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写登上望阙台看见山上的红叶,想到自己忠心为国,觉得自己的一腔热血就像秋天的霜一样,染红了一座座山峰上的秋叶。

 《望阙台》一诗概括了作者在沿海地区抗击倭寇的战斗生活,不描写战斗生活的艰辛,只表达对朝廷、对国家的忠诚,将对朝廷的忠诚用登台远望的行为具体地表达出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两句,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比作洒向千峰的繁霜,用“千峰秋叶丹”比喻自己用生命保卫的大好河山。取喻精当,情景交融,表现出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伟大的爱国情怀,格调高雅,感人至深,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