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310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朱厚熜《送毛伯温》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是朱厚熜的诗《送毛伯温》中的句子,全诗是: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朱厚熜,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因明武宗无子,明武宗去世了,兴王朱厚熜继位。毛伯温,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进士。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自明开国以来,安南屡次反叛。朝廷剿抚并用,一直不能平息。嘉靖年间(1522-1566),南征将士在安南乱军中发现其私造的《大诰》,知道安南有不轨之心。消息传到朝廷,世宗皇帝非常恼火,决定派大军征讨安南,毛伯温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率军征讨。临行前,世宗皇帝写下了这首诗为毛伯温送行。
《送毛伯温》是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起笔点题“大将南征”,“豪”字尽现大将的胆识和豪气。“横”字写将军的佩刀,气势夺人。用“秋水”比喻明亮的刀光,“雁翎刀”是形状像大雁翅膀上大羽毛的刀。首联刻画出毛伯温英俊威武的大将形象,同时充分地表现出对毛伯温的赞誉之情。
颔联“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由对将军个人的描写过渡到对军队群体的描写,描写军队威武雄壮的阵容:风吹送着战鼓的声音,山河也为之震动;士兵们高高举起战旗,挥舞的战旗像闪电一样。“山河动”“日月高”写出了军队在天地之间的威武和力量。
颈联“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将大明的将士和安南叛军进行对比,把大明将士比作“天上麒麟”,把安南叛军比作“穴中蝼蚁”。用“原有种”赞美大明将士,用“岂能逃”写叛军一定会被消灭。
尾联“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预言毛伯温出征一定会马到成功,天下太平,表示将在毛伯温凯旋时亲自为毛伯温解下战袍。
《送毛伯温》一诗是皇帝送臣下出征,诗中没有居高临下的训诫,也没有冠冕堂皇的勉励,而是充满了真情实感。开头称毛伯温为“大将”,结尾称毛伯温为“先生”,两个称呼流露出皇帝待臣下的真诚。首联写大将形象,颔联写军队阵容,颈联藐视叛军,尾联表达期待,文意贯通,如行云流水。“太平待诏归来日
,朕与先生解战袍”两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对毛伯温的真诚期待,堪称全诗的诗眼。尽管这两句因作者身份特殊而在使用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作为皇帝为臣下写的壮行诗的诗眼,堪称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