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2022-10-12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85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张炎《解连环·孤雁》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是张炎的词《解连环·孤雁》中的句子,全词是: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张炎是南宋词人,生于富贵之家。祖父张濡是南宋的将军,因手下错斩元军使者,元军攻破临安后,张濡被元军施以磔刑,家产被抄没,从此家道中落。这一年张炎29岁。

 张炎精通音律,是宋词的最后一位重要作者,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他的词长于咏物,常写沦落之悲,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遣词造句,流丽清畅,时有精警之处。

 解连环,北宋柳永创制的词牌。原名“望梅”,因周邦彦词中有“妙手能解连环”之句,更名为“解连环”。张炎的《解连环·孤雁》是该词牌的代表作品。

 《解连环·孤雁》是一首咏物词,咏的对象是失群的孤雁。

 上阕写孤雁失群后的孤单和孤独。“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起笔描绘傍晚时分楚地广阔的天空,然后用一个“怅”字引出因受到惊吓而失散离群的孤雁。楚,指湖北、湖南一带,大雁南飞至湖南衡阳的雁回峰,待春天到来后再飞向北方。“空”“晚”分别写空间和时间,为孤雁提供了典型的活动背景。“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孤雁看着自己孤单的身影,只好落到寒冷的池塘里歇息,眼前是净沙枯草和连绵到天边的水。这是写孤雁栖息的环境。接着写孤雁飞行在天空的情景:“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一只雁排不成“一”字或“人”字,只是一个小小的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写孤雁不为自己失群而悲伤,而是担心耽误了传送老朋友的音讯。“因循”意思是延迟。“残毡拥雪,故人心眼”用汉使苏武的典故。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人把苏武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吃的和喝的。天下雪,苏武嚼雪吞毡充饥。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后来,汉朝使者到了匈奴地区,对匈奴单于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上写着苏武在北方某地,匈奴单于只好送还苏武等人。

 下阕写孤雁对雁群的思念。“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用陈皇后被废后独居长门宫的典故写孤雁的孤独和寂寞:有谁会同情我旅途的孤单?我就像独居长门宫的陈皇后一样在漫漫长夜里苦苦熬着,锦筝弹奏的是无限的幽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写孤雁想象同伴对自己的牵挂:猜想我还栖宿在芦花丛中,惦念着我在春天到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写孤雁的幻觉和憧憬:暮雨中,我仿佛听到同伴的呼唤,也许会在边塞突然相见。这样,面对着从南方归来栖息在画帘半卷的房檐下的双燕,我就不会感到羞惭。

 全词紧扣一个“孤”字,从形象、心理、情感、精神等方面表现孤雁的孤单、孤独、孤寂和孤苦,借咏孤雁抒发了亡国的伤痛之感。

诗圣杜甫有一首题为《孤雁》的诗: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张炎的《解连环·孤雁》一词意境与杜诗前四句相似,但意象和内涵更为丰富。词中“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写孤雁飞行时在空中排不成“一”字或“人”字、只有一个黑点,描写细腻,语义精微,是令人越想越觉得有趣的句子。如果将这组句子从词中抽出来,还可以表达因相思而写不成书信、只能寄送相思之情的意思。元代人孔齐说:“张炎尝赋《孤雁》词,有云‘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皆称之曰‘张孤雁’。”可见“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是深受人喜爱的名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