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71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是姜夔的词《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中的句子,全词是: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谨,作品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精通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的词题材十分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交游、酬赠等。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等,调名取自南朝江淹的诗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冬天,姜夔往返于湖州与苏州两地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吴江)。吴松是晚唐诗人陆龟蒙曾经隐居的地方,姜夔十分推崇陆龟蒙,于是写下了《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这首词。
上阕写词人俯仰天地所见之景。“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小燕子、大雁都是候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迁徙:秋天来了,就飞往南方;春天来了,就飞往北方。小燕子和大雁从太湖西畔随云飞去本来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它们“无心”。“无心”在这里是“无情”的意思,但比“无情”的词意轻一些。关于“燕雁”,有人将“燕”读yn,理解为燕地的大雁,即北方的大雁。其实,理解为小燕子和大雁更好一些:小燕子在低空飞,大雁在高空飞,两种迁徙的候鸟在画面上有层次,在内容上更丰富。“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黄昏的雨中,几座清冷愁苦的山峰在商量着什么。“清苦”意思是清冷愁苦。“商略”意思是商量。山峰本来是无情的,不会感到清冷,也不会有愁苦,词人将自己的感情移到了山峰上,使山峰有了清冷和愁苦。“商略黄昏雨”一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几座山峰在黄昏时分的雨中商量着什么;二是山峰在讨论雨什么时候停;三是山峰跟黄昏时分的雨商量着什么。黄昏是令人伤感的时刻,下雨是令人伤感的天气,无论是山与山商量别的事情,还是商量雨的问题,或者是和雨商量,都强化了“数峰”的清冷和愁苦,使“数峰”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意象。
下阕抒发词人俯仰古今所生之情。“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由所在之地想到相关的古人,发怀古之幽情。“第四桥”是吴江城外的甘泉桥,因泉品居第四而得名。这里是陆龟蒙的故乡。“天随”指陆龟蒙,陆龟蒙号天随子。“天随”一词出自《庄子》,意思是精神的动静随顺着自然。姜夔十分推崇陆龟蒙,在为人、思想、精神上都对陆龟蒙有极高的认同感。“拟共天随住”就是这种认同感的表现。“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融怀古与伤今于一体,发出深沉的慨叹。“今何许”三字语意丰富,有如今在什么地方、现在是什么世道、现实是什么样子、如何去面对现实等意思。“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前一句重在怀古,后一句重在伤今。心中是古人,眼前是残柳。怀古伤今就这样统一在一起了。
姜夔的《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这首词,内容上虚实结合,情感上贯通古今,堪称宋词中的精品。其中“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这组句子移情于山、以山写情,备受后人推崇,被誉为写景的妙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