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70
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
——辛弃疾《最高楼·吾衰矣》
“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是辛弃疾的词《最高楼·吾衰矣》中的句子,全词是: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休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最高楼,词牌名,又名“最高春”“醉高楼”,是北宋出现的新调,此调迂徐而流畅,音节忽抑又扬,曲折变化,整体音韵谐美。南宋的一些词人喜欢用这一词调填词。辛弃疾的《最高楼·吾衰矣》是这一词调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的词题是“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这一词题可以看作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辛弃疾打算辞官归隐,儿子用未置田产为理由阻止父亲辞官,辛弃疾写了这首词骂儿子。
上阕写自己年老体衰、不求富贵,表达归隐的希望。“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先说明退隐的理由是自己年老体衰,接着用反问的语气驳斥儿子追求富贵的想法,最后指出富贵的危害。儿子以富贵为念,词人以富贵的时机、富贵的忧患来回应。其中“须富贵何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富贵;二是富贵到什么地步才能有富贵的感觉。“富贵是危机”一句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这组句子运用两个典故。穆先生,是西汉时期的高士。楚元王刘交礼贤下士,以穆生等三位贤士为中大夫,席上专为不喜饮酒的穆生设一种甜酒“醴”,后来刘交的孙子刘戊继任为王,席上忘了设醴,穆生看出背后潜伏的危机,毅然辞官。陶渊明是东晋文学家,任彭泽县令时,因为不肯为五斗米的官俸而向前来检查工作的乡里小儿折腰,辞官归隐。辛弃疾直言以穆生和陶渊明为师,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及时归隐、远离官场想法。
下阕想象归隐后悠闲自在的生活,让儿子不要再提追求富贵的事儿。“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想到归隐后,修建个园子,给园子命名为“佚老”,再建个亭子,给亭子命名为“亦好”。闲时喝喝酒,醉了吟吟诗。这是词人想象归隐后的生活,流露出向往之情。“千年田换八百主”,田产是古时富人家的主要财产,但富贵之家多出败家之子,田产不断地更换主人。这是辛弃疾告诫儿子不要靠祖上留下田产,要靠自己去努力。“一人口插几张匙”,一个人能吃多少?其言外之意是要那么多田产干什么。“休休休,更说甚,是和非。”再次批评儿子,让儿子不要再以未置田产为理由反对自己归隐。
整首词表达了归隐的真切愿望,语言平实,用典贴切,抒情自然,说理透彻。既批评了儿子追求富贵的想法,又批判了社会上贪求富贵的现象,同时还刻画了一个睿智正直、洁身自好的形象。
孔子说:“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千年田换八百主”用田产的主人频繁更换这一现象为圣人的言论提供了例证。俗话说:“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只需七尺。”“一人口插几张匙”是这句俗话的另一种表达。“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融禅语和俗语为一体,对个人、对社会都具有警示意义和教育作用,其中的道理,实在是耐人寻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