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68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是辛弃疾的词《西江月·遣兴》中的句子,全词是: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双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其调名有可能取自李白《苏台览古》中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月”作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的《教坊记》。辛弃疾这首《西江月》的词题是“遣兴”,意思是抒发情怀以排遣郁闷的心情。从词的内容来看,这首词应该作于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信州这一时期。
上阕写喝醉后一时沉于欢笑之中,质疑古人书中的内容。“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以“醉笑”写真愁,正话反说,其真实意思是因为愁苦而借酒浇愁,想在醉后寻得一点快乐。“且”字意思是“暂且”,可见醉里的欢笑是短暂的。“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化用孟子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但和孟子的意思完全不同。《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孟子所说的“书”指《尚书》,《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孟子认为《尚书》只是提供了基本的文字信息,读书的人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思考,不能机械地接受和照搬。如果机械地接受和照搬,还不如没有书。孟子还打比方说,《书》就像工匠一样只能教给人规矩,精巧的技艺还需要自己在实践中去揣摩和练习。孟子的本意是提倡读书时加以辨别,批判地接受书中的知识。辛弃疾的词句“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表面上化用孟子的话,实则表达自己的愤激之情。古人书上都是教人爱国、报国的内容,但现实却是爱国无路、报国无门,美好的理想撞在冰冷的现实上,使辛弃疾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所以辛弃疾才说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愤激之语。孟子并没有全盘否定“书”,而辛弃疾则说“信著全无是处”。这是酒后情绪激动的气话。
下阕回忆昨夜醉酒的情态,写得富有情趣。昨夜醉倒在松树下,竟然与松树对起话来。又怀疑松树要来扶自己,喝醉了的人往往不承认自己喝醉了,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于是双手推松树,让松树走开。问松、疑松、推松,将一个醉汉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这是辛弃疾醒酒后描写自己醉酒的形象,是辛弃疾“遣兴”的表现。
这首词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有趣。乍读可能会为词中醉汉的形象而发笑;掩卷沉思,会为词人深沉炽热的爱国之情而泪目。
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虽然和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本意大相径庭,却也丰富了孟子名言的内涵,是对名言有所发展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