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67
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辛弃疾《瑞鹧鸪·期思溪上日千回》
“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是辛弃疾的词《瑞鹧鸪·期思溪上日千回》中的句子,全词是: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瑞鹧鸪,词牌名,又名“舞春风”“桃花落”等,以五代时冯延巳的《舞春风·才罢严妆怨晓风》为正体。从词的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遣怀词。这首词大概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从镇江归铅山之后,因罢官闲居,落寞无聊,作此词以抒怀。
上阕写闲居生活:沿期思溪漫步,在期思溪边饮酒,酒后站在桥上看水中倒影。“期思溪上日千回”,写自己每天都到期思溪边去走走。期思,在今江西省上饶市,辛弃疾被罢官后居住并终老于此。“日千回”用夸张的手法,写自己到期思溪边的次数多。“樟木桥边酒数杯”,写在期思溪的樟木桥边的小酒店里饮酒。“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写酒后站在桥上,看见溪水流动而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却没有随着溪水流动,醉酒后脸色红润,如同少年一般。
下阕见景伤怀,抒发不得志的感慨。“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写漫步期思溪所闻之声和所见之景:干涩嘶哑的蝉声使树林显得更加安静,清冷的秋天里蝴蝶轻盈地飞舞着,菊花刚开到一半。疏蝉响涩、冷蝶飞轻、菊花半开,都呈现出残缺的特点。“疏蝉响涩林逾静”是化用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诗句“蝉噪林逾静”。虽然也有以动写静的衬托效果,但意境与王籍的诗句完全不同。“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用司马相如和孟浩然的典故。司马相如,字长卿,汉代文学家,为人傲慢,不拘俗礼,托疾避官,蔑视卿相。孟浩然,唐代诗人。据《唐诗纪事》,唐明皇见到孟浩然,命诵其诗作。孟浩然诵其《岁暮归南山》一诗,诗中有“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唐明皇听后说:“卿不求朕,岂朕弃卿?”辛弃疾用自嘲的形式,正话反说,委婉地表达自己虽有报国之才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之情。
“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人影”是人体遮挡光线而留下的阴影,只会随着人体的移动而移动,落在水面上的人影自然不会随着流水而离去;“醉颜”是喝醉酒后的脸色,一般人喝醉酒后脸色都是红润的,而脸色红润是少年的脸色,因喝酒脸色泛红而觉得少年重回。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竟然是如此有心的人,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特的体会成就了富有意趣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