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2022-09-17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60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辛弃疾《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是辛弃疾的词《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中的句子,全词是: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这首词大概是辛弃疾中年被弹劾罢官后退居上饶带湖时写的,词中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愁苦之情和饱经官场风波后的超脱之意。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经被金兵占领。青年从军,曾经“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一直有着炽热的爱国热情,渴望杀敌报国,但南归后一直受到投降派的排挤,郁郁不得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弹劾罢官后隐居上饶,闲居在带湖。在这期间,辛弃疾曾经写下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词中“却道天凉好个秋”表达的感情和心情与这首词相似。

 上阕写登楼避愁,结果是再添新愁。“欲上高楼去避愁”,一个“避”字将无形的愁写得具体可感,同时也表现了自己被“愁”困扰的痛苦。为什么要“避”呢?因为“愁”总是跟着我。“避”的结果是什么呢?“愁还随我上高楼”,人走到哪里,愁就跟到哪里。本来想“避愁”,结果是不但没有避开,反而增添了“避不开”这一新愁。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回答了这一问题:我走过几个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很多亲朋好友都已头发变白。“江山改”表达的是忧国之情,“尽白头”表达的是岁月之心。不说“国破”,而说“江山改”,不感叹时光流逝,而说“亲朋尽白头”,故作轻松,给人的感受是更加沉重。

 下阕写遣愁,用无可奈何的方式表达愤激之情。“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先用三个字的回环,后用反问的形式,将报国无门、不得不闲居的无奈之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不成人总要封侯?”是渴望报国而不能、渴望建功而不得的愤激之语。“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我做官和闲居,就像浮云一样,本来就是难以确定的事情,如果真能像浮云那样在天空中飘来飘去,却也是自由的。这还是在表达遣愁而不能的郁闷之情。

 一个人痴迷于一件事情,在经过长期艰辛的努力之后,仍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往往会产生一种情结,这种情结会成为一种心病,时时困扰着这个人。如果这个人试图排遣心中的愁苦,反而会搅动心中原本沉睡的愁苦,使自己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就会产生极端的想法,希望自己像一些没心没肺的事物那样自在轻松。“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就是辛弃疾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违心的慨叹,这两句写出了古往今来那些苦求不得、试图超脱的人的共同感受,引起了这些人强烈的共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