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曾纪焕
曾纪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133
  • 关注人气: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2022-09-18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61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是辛弃疾的词《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中的句子,全词是: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的这首《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写于同一时期。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弹劾罢官后隐居上饶,闲居在带湖。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描绘了一幅清新宜人的乡村风景图,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上阕描绘了早春时节的乡村风景。春天到来,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上长出了细小的嫩芽,东边邻居家的蚕种已经孵出蚕来。平坦的山梁上长满了小草,小黄牛在草地上叫着。太阳落下去时,几只乌鸦飞来落在树林里。四个句子,四幅画面:陌上柔桑、蚕种初生、平冈鸣犊、寒林暮鸦。四幅画构成了一组美丽的乡村风景图。这组画中第一幅是初生的桑叶,第二幅是初生的蚕,第三幅是鸣叫的黄犊,第四幅是归巢的乌鸦。前两幅生机勃勃,第三幅活力四射,第四幅恬静安详。四幅画依次展示的是初生、成长和成熟。不知辛弃疾写作此词时是否有意为之,但其中的妙处确实令人赞叹。

 上阕已经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很充分了,下阕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是作者大笔一挥,把笔触伸向远方,写远望之景:远处、近处的山,横着、斜着的路,还有挂着幌子卖酒的人家。这些是看得见的,更远的地方看不见了,作者就用想象来弥补:城中桃李愁风雨——城里的桃树、李树在风雨中发愁。城中的桃树、李树为什么在风雨中发愁呢?因为城里空间狭窄,桃树、李树往往都是孤零零地,旁边没有别的花草,风中的树好像在发抖,雨中的树好像在流泪,这个形象正是典型的发愁形象。上阕写景那么优美,这里却写桃树、李树发愁的形象,似乎有点儿煞风景,而且也扯得太远了,但是辛弃疾将笔轻轻一拉,又回到乡村的美景:春在溪头荠菜花——春色在溪头的荠菜花上。这一句与前一句结合起来,共同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城中没春色,春色在乡村。”下阕如同不断拉长的镜头,由近到远、由实变虚,最后定格在一个特写镜头上。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是《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一词的词眼,在词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表达方式来看,这两句既是描写,也是议论,还抒发了感情。想象城中桃李的形象,用拟人的手法写城中桃李在风雨中发愁,和溪头充满春意的荠菜花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乡村的热爱之情。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在《满井游记》中说:“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城居者未之知也。”显然是受辛弃疾词句的影响。如果结合辛弃疾当时所处的时代和自己的人生遭遇,更能体会到“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丰富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