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却道天凉好个秋!

(2022-09-16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59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却道天凉好个秋”是辛弃疾的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句子,全词是: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辛弃疾渡江南来,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高宗皇帝赵构十分赞许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先后派辛弃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但是辛弃疾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辛弃疾是从北方沦陷区南来的,在当时属于“归正人”。这种“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影响了辛弃疾的仕途,使得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十一月,辛弃疾受弹劾而被罢官,退居上饶,在刚建成的带湖新居开始了闲居生活。在带湖居住期间,辛弃疾常到博山游览,在博山道中的一处石壁上题写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

 上阕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少年不识愁滋味”,一是因为少年没有经历过沉重的打击;二是少年时期无知无畏,即使遇到一些困难,也不觉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不知道“愁”的滋味。但少年时期人的身心都处于活跃的状态,所以“爱上层楼”,由于受前人诗文的影响,也想写出表达忧思愁苦的诗句,于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下阕写而今有愁不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一句中的“尽”字是一个沉重的字眼,一个方面写出了自己的愁苦之多,另一个方面写出了自己的愁苦之深。愁苦多,是因为遭受的打击多;愁苦深,是因为自己爱国的感情深。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愁苦的时候,倾诉是舒解愁苦的一种方式,可是词人却“欲说还休”,为什么呢?因为太多,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太多,说也说不完;因为无人理解,说了也是白说;因为现实太残酷,说了还会增添新的愁苦。于是从心里涌起的愁苦,到了嘴边,却换成了谈论天气的闲话:“天凉了,好一个秋天啊!”

 整首词运用对比手法,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和“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浓愁淡写,重话轻说,将压在心头的巨大愁苦用看似轻松洒脱的形式表现出来。全词构思精巧,语浅意深,含蓄蕴藉,涉事不深的少年和饱经沧桑的老人,读这首词的时候都能产生共鸣。“却道天凉好个秋”也成为人们经历许多世事后表达感慨的词句而广为流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