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22-09-15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58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里的句子,全词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词牌名。元夕,是词题。这首词写的是元宵之夜的景象,大概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此时辛弃疾南归已有十二年。金兵早已占领了中原地区,但偏安一隅的南宋依然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的主题是灯,到处灯火通明,预示着生活红红火火,所以又称“灯节”。北宋时期已有元宵之夜观灯的习俗,青年男女往往利用观灯的机会约会,欧阳修有一首词《生查子·元夕》,写的就是元宵节之夜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长期以来,人们在解读《青玉案·元夕》这首词的时候,总是把这首词和辛弃疾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统治者偏安江左、不思进取、沉湎于享乐之中的愤慨。其实,一个人的主流思想感情并非时时体现在每一篇作品中,尽管辛弃疾有着炽热的爱国激情,但这首词并没有体现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上阕写花灯满树、烟花迸射、游人如织、乐声悦耳、龙灯舞动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写树上挂满了花灯,如春风吹开的繁花,散落下来的烟花,像落下来的雨一样。“宝马雕车香满路”,写出游的人多。“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乐声悠扬,时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过去,人们的总体印象是一夜的龙灯舞个不停。

 下阕写元宵之夜约会的人。“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宋代时女子的头饰,这里代指女子。“笑语盈盈暗香去”,写女子的神态和身上散发出来的香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男子追寻女子的辛苦和喜出望外的结果。“众里寻他千百度”,极力写男子在人群中寻找的艰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男子寻找的结果和惊喜。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候,一回头,看见那人在灯火将尽的地方。下阕没有描写女子的具体形象和男子的具体行为,使女子的形象和男子的行为具有了普遍意义,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女子的形象如何?女子和男子有什么约定?男子如何在人群里寻找?女子为什么会出现在灯火阑珊处?男子看见女子后的情形如何?这些想象丰富了词的内容,使读者将辛弃疾的词句内化为自己的思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包含着哲理的词句。看似轻松的“蓦然回首”,其实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的结果。正是因为把其他地方都找遍了,那些地方都没有“他”,那么就只有一个地方有“他”了,那就是没有找过的“灯火阑珊处”。这一点和夏元鼎的诗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境相似,是所有经过艰苦奋斗后取得成功的人面对成果时共有的欣慰。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用这组句子来形容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境界中的第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的引用体现了这组句子的精髓,也奠定了这组句子成为名句的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