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55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是张孝祥的词《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句子,全词是: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词牌名,得名于唐代一个名叫念奴的歌妓。念奴是唐玄宗时的一个歌女。传说玄宗游幸各地时,念奴常随行。每当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喧闹起来,使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就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就安静下来。念奴色艺双全,声名远播,后世于是取“念奴”为词牌名。相传《念奴娇》词本意是赞美念奴高超的演技。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张孝祥是一个有坚定政治主张的人,他始终坚持收复中原的理想。乾道二年,受政敌陷害而被免职,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念奴娇·过洞庭》一词。
上阕写中秋时节月光下洞庭湖的美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交代地点、季节和天气。洞庭青草,指洞庭湖和青草湖,是两个相连的湖。“更无一点风色”,意思是没有一丝风。“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将月光下的洞庭湖湖面比作玉鉴琼田,用“三万顷”形容湖面宽广。“著我扁舟一叶”,将自己乘坐的小船置于宽广的湖面之上。广阔的背景和微小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三万顷”是自然的伟大,“扁舟一叶”是人物的渺小,比例严重失调的画面产生了奇特的审美效果。“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月亮把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上,湖面把银河倒映在水中,天空和湖水都清澈透明。“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作者觉得自己的品质就像眼前的美景一样表里如一,清澈透明,可是在国运艰难、奸臣当道的现实中,自己又能和谁诉说呢?诉说了,又有谁能听得懂呢?
下阕回顾自己在桂林的经历,表达洁身自好的心志。“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表”即岭南地区,指作者任职的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经年,指张孝祥在静江府任职两个年头。“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短发萧骚”用自己衰老的形象表现自己在静江府任职期间的辛苦,“襟袖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方面指自己饱受打击,感受到官场的冷漠;另一方面指自己任职期间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稳泛沧溟空阔”,写自己泛舟洞庭湖上的坦然,表现出无畏的精神,也是作者问心无愧的表现。“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洞庭湖像北斗七星这把巨大的勺子一样,舀尽长江水,慢慢地倒下去,和天地间的万物共饮。西江,即长江。北斗,北斗七星,形状像一把巨大的勺子。万象,指天地间的万物。“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想到这里,不禁独自笑了起来,忘记了今天晚上是什么时候。这是作者历尽沧桑、参透世事后融入天地之间的超脱与自得。“扣舷独笑”也写作“扣舷独啸”,结合词的意境,“笑”字更恰当一些。“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与苏轼《赤壁赋》中“扣舷而歌”和“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意境相似,而各得其妙。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写景宏阔,想象奇特,意象鲜明,意境深邃,既有美丽的山水美景,又有无畏的浩然正气,还有融入天地乃至宇宙的超然,不愧为状元之作。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以奇特的想象,借洞庭湖刻画出一个在天地之间挥洒自如的巨人形象,表现出与天地融为一体、与宇宙融为一体的高远境界,是气势磅礴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