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2022-09-03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46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是陆游的诗《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中的句子,全诗是: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陆游一生好学不倦,在陆游的诗集中有多首写夜读的诗篇。如“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读”等,都表达了自己对读书的热爱之情。陆游在诗歌创作上能够取得很高的成就,和他热爱读书的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一诗写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通判时。诗中描写了自己在秋夜读书的情形,表现出好学的精神。诗的标题“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其中“二鼓”又称“二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更,夜间巡逻人员用击鼓或打钲的方式报时,称为打更,“三更”是半夜。“二更”相当于现在的夜晚九点至十一点,此时夜已深,人们已经安歇了。在当时生活设施落后、用油灯照明的条件下,读书读到二更,已经是很晚的了。

 首联“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前一句写迂腐的读书人读不出古书中的深刻内涵,认为古书所写内容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后一句写自己对古书中的内容有独到的体会。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自己对古书的喜爱之情,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读书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颔联“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前一句写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后一句写在灯下读书时的感受一直未变。这两句仍然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头发变白的“变”和读书感受“似儿时”的不变,突出了自己沉醉于读书之中的乐趣。

 颈联“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从触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夜深了。高大的梧桐树叶在秋风中发出的声音送来秋夜的寒意,“冬冬”的更鼓催促人们赶紧入睡。这两句从侧面表现了诗人读书读到很晚。照应诗题中的“每以二鼓尽为节”。

 尾联“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写读书读到深夜,饿了,吃了一点山药。入秋后,天黑得越来越早,夜也越来越长,所以诗人说“秋夜渐长”。因为天黑得早,而自己读书仍“以二鼓尽为节”,所以读书的时间也随之延长,于是饥饿来捣乱。读书是脑力劳动,特别是读书时深入思考,往往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诗人觉得饿是很正常的现象。“琼糜”是玉屑,古人认为食玉屑可以延年益寿,诗人用“琼糜”来比喻自己饿了时吃山药的感受,这是人饥饿时吃东西的感受,也表现出了读书的快乐。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一诗写诗人秋夜读书的情景和感受,表现出读书的乐趣,是诗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是诗人真实感情的流露。陆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后人树立了一个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榜样。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用时光流逝、白发无情和灯下读书、其乐无穷进行对比,刻画出一个乐在读书之中、不知老之将至的好学者形象,这是陆游在读书上不忘初心的表现。这组句子用词准确,对仗工整,既有画面感,又有音韵美,是描写沉醉于读书之中的名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