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196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牧童》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是黄庭坚的诗《牧童》中的句子,全诗是: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杜甫为“一祖”,黄庭坚为三宗之一)。曾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诗文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代四大家。
黄庭坚聪颖过人,幼时即表现出过人的才华。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舅舅认为他是“千里之才”。有一次,李常来到黄庭坚家,见黄庭坚正伏案读书,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李常想起来的路上看见一棵桑树,反复斟酌后出了一个上联: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这是一个用桑、蚕、茧、丝、锦绣之间的关系为内容的顶针联,要对出来、对得工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黄庭坚正拿着毛笔准备写字,从手中的毛笔得到启发,略一思考,对出了下联: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黄庭坚对出如此精彩的下联,虽然有一些偶然性,但也足以表现他的思维敏捷和才华过人。
黄庭坚出生于1045年,《牧童》一诗作于1051年,这一年黄庭坚才6岁,虚岁也才7岁。和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咏鹅》时的年龄相同,但《牧童》一诗内涵深刻的程度远远超过《咏鹅》。《咏鹅》只是对鹅外在形象的描写,是对鹅的感性认识,而《牧童》不仅写了牧童的骑牛、吹笛的活动,表现了牧童的快乐,对牧童的描写不仅有外在的活动,还有内在的精神。此外,还运用对比的手法,批判了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在升华牧童精神境界的同时,使作品具有了批判意义。
首句“骑牛远远过前村”,写远远地看见牧童,勾画牧童骑牛的整体形象。
次句“短笛横吹隔陇闻”,写牧童吹笛。“横”字既是写牧童吹笛时持笛的状态,同时也写出牧童骑在牛背上的姿势。“隔陇闻”照应首句中的“过前村”。陇,通“垄”,田埂。
第三、四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思路开阔,将笔触伸到遥远的地方,用那些追逐名利的人“机关用尽”和牧童的自在进行对比,在承接前两句表现牧童精神境界的同时,批判那些追逐名利的人。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这哪里像一个7岁的孩子写出来的诗句?分明是一个看透社会、看破红尘的老者深沉的感慨!“多少”言外之意是很多。“长安”代指繁华的都市。“名利客”用词精准犀利。“机关用尽”尽现追名逐利者的丑态。“不如”是诗人下的结论。最后用一个“君”字指代牧童,虽然是押韵的需要,却也流露出敬佩和赞美之情。无论是用词的精当,还是内容的深刻,抑或是社会意义,“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都是当之无愧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