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173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是苏轼的诗《春宵》中的句子,全诗是: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宵”是春天的夜晚。
首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写春天夜晚的美好。“刻”是古时计时的单位。古时候没有计时的钟表,计时的工具是“铜壶滴漏”。铜壶滴漏的原理是:壶底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标尺,标尺形状像箭,上面有100个刻度。铜壶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尽。在水往外滴的时候,标尺随之往下落,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后来有了钟表计时后,人们把15分钟称为一刻钟,即源于此。“春宵一刻值千金”一句中的“一刻”指很短的时光,作者说一刻时光值千金,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夜晚的时光十分宝贵。
次句“花有清香月有阴”,是对春夜景物的描写,也是“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具体表现。“花开”是春天的景象,“清香”是淡雅的香气,白天人们对花的感知主要靠视觉,关注的是花的形态和颜色,淡雅的香气往往会被人们忽略。夜里,人们看不清花,此时嗅觉成为人们感知花的主要途径。感知到“花”的“清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此时很安静,人们的心也静了下来,于是感知到一些细微的东西。“月有阴”也是人在静的状态下感知的细微景象。月光是比较淡的,月光被物体遮挡留在地上的影子也是很淡的,一般不易察觉,此时之所以察觉到“月有阴”,也是因为人的心静了下来,而心静下来对于人来说,是一种美好的状态。
第三、四句“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分写春夜的景:远处楼台传来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歌声,近处的院落和院落里的秋千笼罩在沉沉的夜色里。“歌”指歌女的歌声,“管”指伴奏的乐器。“细细”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歌声因距离远而听得不太清楚,另一层意思是歌声婉转动听、余音袅袅。
苏轼生活的时代算得上是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娱乐业也随之兴起。春天的夜晚,没有冬夜的寒冷和夏夜的闷热,也不需要像秋天那样忙于秋收,正是娱乐的好时光,“歌管楼台声细细”也是“春宵一刻值千金”的一个原因。
苏轼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诗词以风格豪放、气势雄浑、激情奔放、想象丰富、意境阔大而著称,但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调描写了春夜里迷人的景色,写花香,写月色,写高楼里传出的细细的歌声,富有生活情趣。“春宵一刻值千金”写出了人们的共同感受,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春宵一刻值千金”因此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