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2022-06-08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159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晏殊《撼庭秋》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是晏殊的词《撼庭秋》中的句子,全词是: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晏殊生逢太平时节,人生虽然也有一些坎坷,但总体上是顺利的,算得上是“富贵闲人”、“太平宰相”,因此被人称为“富贵宰相”,所以晏殊的词中少有“壮怀激烈”的句子。

 《撼庭秋》是一首闺情词,写闺中的女子无所寄托而又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

 上阕写人物因收不到音信而情无所寄。“别来音信千里”,即“别来千里无音信”,因词句字数和平仄限制而省略调整为“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因收不到音信而感到失落。“怅”是失落的意思。“此情难寄”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这种失落的心情无所寄托;一层意思是难以把这种感情寄给千里之外的人。“碧纱秋月,梧桐夜雨”,“秋月”“梧桐”“夜雨”成为表达闺愁的典型意象,晏殊是奠基者之一。“几回无寐”,用不确定的失眠次数,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扩大了词的境界。

 下阕写人物的活动。先是登楼远望,看见的只有遥远的天际和无边的乌云。“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与晏殊的《蝶恋花》一词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似,可以看作同一内容的两种表达。“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这是登楼远望后回到屋内,深夜对烛难眠。表面写烛,实际上是借烛写人。“心长焰短”,蜡烛的烛心贯穿整个蜡烛,点燃的部分发出的光焰和整个烛心相比要短一些。强烈的思念之情如同贯穿蜡烛的烛心,而能够表现出来的如同燃烧的烛焰,不过是登楼远望、对烛难眠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而已。“心长焰短”还与“心长言短”谐音双关,即心思绵长而能够表述这种心思的语言却很少。“向人垂泪”,词人用烛泪刻画出一个泪人的形象。

 唐代诗人杜牧《赠别》诗中有“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晏殊的词句“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应该是受到杜牧诗句的影响,但晏殊的词句不是简单地借用,不但将“烛”加上了“红”色,而且将“烛”置于“兰堂”,且更加细致地写了“烛心”和“烛焰”,与杜牧的诗句相比,晏殊的词句有所创新,也有所超越。“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赋予物以生命,将理性和感性融合在一起,在对物的描摹中将柔情抒发出来,是内涵丰富的名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