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158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的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句子,全词是: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晏殊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宋词中的名篇。这是一首闺情词,主题是秋夜怀人。
上阕将情注入景物描写之中,通过对景物的极力描写,表现出人物独处闺中的痛苦之情。“槛菊愁烟兰泣露”,写人物眼中的菊和兰,菊上笼着的烟雾是愁苦的,兰上落着的露珠是哭泣的眼泪。这是移情,把人物感情移到景物上。“罗幕轻寒”,从触觉的角度写景,“寒”是人物的感觉。客观方面,是因为气温下降;主观方面,是人因思念而心生寒意。“燕子双飞去”,用燕子双飞反衬人物的孤独。“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用明月的无情表现人物内心深处无人理解的离恨之苦。以无情写有情,将人物的离别之苦、孤独之苦、思念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阕写人物的活动和心理。“昨夜西风凋碧树”,交代活动的时间和背景。时间是昨夜,照应上阕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背景是西风紧吹,树叶凋落,这是秋天的景象,照应上阕中的“罗幕轻寒”,同时衬托人物的凄凉心情。“独上高楼”一句中的“独”字,将人物内心的孤独外化,使之成为可见的形象。“望尽天涯路”一句的“尽”和“天涯”将人物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写人物在望而不见、思而不得的无奈之下产生的想法,就是给心上人写一封信,可是却不知道寄到什么地方去。这是无奈之后的再次无奈,是失望之后的再次失望,将人物的愁苦完全表现出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组句子融合了典型的背景、典型的形象、典型的动作,表现了典型的情绪,是表现闺情的典型词句。清代学者王国维引用这组句子来描述人生三境界的第一境界,虽然意思发生了偏移,却也促进了这组词句的流传,使这组句子成为众所周知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