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144
秋梦不成秋雨细,西风一夜客亭寒。
——寇准《南平驿》
“秋梦不成秋雨细,西风一夜客亭寒”是寇准的诗《南平驿》中的句子,全诗是:
心随流水还乡国,身向青山上屈盘。
秋梦不成秋雨细,西风一夜客亭寒。
寇准,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正直的人。据《宋史·寇准传》记载:寇准十九岁中进士。太宗皇帝选拔人才,喜欢在大殿前长廊上问一些问题,往往嫌年轻人不够老练而不选用。有人让寇准把自己的年龄说大一些,寇准断然拒绝。后来,寇准做了大官,向皇帝上奏时,和皇帝的想法不一致,皇帝生气了,站起来要走,寇准伸手拉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坐下,把事情处理完了,才让皇帝走。皇帝因此而欣赏寇准,称自己得到寇准,就像唐太宗李世民得到了魏征一样。
可能有人觉得寇准的这些行为和他写的诗有点儿对不上号。诗句写得很缠绵,做人却很刚直。其实“刚直”和“缠绵”都是人物性情的真实流露。鲁迅先生有一首题为《答客诮》的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可以说是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
《南平驿》是一首七绝,是寇准在南平驿站写的一首诗。驿,是古时官府设置的类似宾馆的地方,负责接待朝廷传递文书的公务人员和过往的官员。
首句“心随流水还乡国”,写对家乡的思念:人在往前走,但心却随着流水回家去了。乡国,即家乡。
次句“身向青山上屈盘”,写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往异乡走。一句写“心”,一句写“身”,“心”与“身”朝着不同的方向,这是身心分离,当然是令人痛苦的事情。作者并没有写痛苦,却将人的痛苦充分地表现出来。
第三句“秋梦不成秋雨细”,在前两句身心分离的基础上,写“梦不成”,“梦”是人睡着时的心理活动,是虚幻的。可是即使在虚幻的梦中,自己的心愿也不能得到满足。“秋雨细”虽是客观写景,却也与整首诗的格调相一致。“秋雨细”是绵绵秋雨,是最令人生愁的天气状况。倘若是暴风疾雨,只会人心生恐惧,忙于防范,反而没有令人生愁的效果。
第四句“西风一夜客亭寒”,写人在驿站的感受。“西风一夜”暗示人一夜未眠。“寒”,从客观方面来说,是西风送来的寒意,是秋雨送来的寒意;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离别家乡、思念家乡的结果。
“秋梦不成秋雨细,西风一夜客亭寒”将景与情融为一体,凄清的景与凄凉的情在格调上是一致的。“秋雨细”与“秋梦不成”乍看毫不相干,细想却有着密切的联系;“西风一夜”暗写人彻夜难眠;“客亭寒”将个人的感受扩大到整个驿站,有放大感情的效果。可以说“秋梦不成秋雨细,西风一夜客亭寒”是情景交融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