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老师讲古诗——《七步诗》

(2021-03-14 08:14:54)
标签:

文化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子,“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就是谢灵运形容曹植。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代的诗人,曾经在一次饮酒时感叹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哪里是夸曹植呀,分明是夸自己嘛。不过,从谢灵运的夸赞中可以看出曹植确实是才华过人,后人于是用“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来称赞那些才华横溢的人。

说到曹植的《七步诗》,必须说一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我们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来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吧。曹操死后,曹丕篡汉做了皇帝,担心曹植才华过人,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想杀掉曹植,有一个叫华歆的大臣给曹丕出了一个主意,以测试曹植的才华为借口,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来,否则就以曹植欺世盗名为借口杀掉曹植。曹丕先是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了一首两头牛打架的诗,曹植做出来了,曹丕不甘心,又让曹植以“兄弟”为题再做一首诗,但不许诗中出现“兄弟”两个字,曹植就做了这一首诗。

从今天考试作文的角度来分析,《七步诗》属于命题作文中的话题作文,即以“兄弟”为话题写一首诗,限制条件是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主题是写兄弟之间的关系,出题人的目的是成心找茬。曹植稍有不慎,就会给命题人以借口,作品好不好已经不重要了,保命是最重要的。因此,曹植这首诗是为生存而写。现在的处境是兄是皇帝,弟是臣子,兄想杀弟,弟还不能辩解。怎么办呢?既然不能拿兄弟说事儿,就找的别的事物吧。曹植想到了豆和豆秸,豆和豆秸是同根而生的,这一点和兄弟相似。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煮豆子时,用豆秸作燃料,把豆秸填在灶膛里,燃起熊熊火焰,把锅里的豆子煮熟、煮烂。于是一首借煮豆时燃豆秸这一生活现象来写同根而生的兄弟的诗就诞生了: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意思是煮豆子做饭。羹是糊状食物。“持作”就是做。“漉菽以为汁”意思是滤掉豆子留下汤。“漉”是过滤的意思。“菽”指豆子。“萁在釜下燃”意思是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萁”中豆秸。“釜”是做饭的锅。“豆在釜中泣”意思是豆子在锅里哭。这个“泣”字用得极好,有客观依据:煮豆子时要用水,豆子浸泡在水中,湿漉漉的。有主观情感:被自己同根而生的豆秸煎熬着,实在是太伤心了。“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是最令人震撼的。本来是同根而生的兄弟,为什么要如此逼迫我呢?“相”本义是互相,这里指一方对另一方。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亲笔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其中“相煎何急”就是化用曹植《七步诗》中“相煎何太急”的诗句。

曹丕本来想杀曹植。古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曹丕本来是可以从这首诗中找到杀曹植的借口的:豆子是植物的果实,是植物精华,豆秸是植物的秸秆,算是糟粕吧。曹植在诗中把自己比作豆子,把哥哥曹丕比作豆秸,这是明显地冒犯皇帝,以此为借口杀掉曹植是可以的吧,但曹丕没有杀曹植,而是让曹植走了。自古以来,君臣兄弟互相残杀是不讲情义、不讲道理的,而曹丕却放了曹植,因为这首诗彻底地打动了曹丕,让曹丕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过分了。可以说,曹植用《七步诗》救了自己的命。由此可见,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力量。

(曾老师讲古诗已录制成视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曾纪焕”或登录“今日头条”搜索“曾纪焕老师”观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