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讲古诗——《回乡偶书》
(2021-03-07 08:11:29)
标签:
文化 |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自号“四明狂客”。天宝元年,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去,碰见了贺知章。李白将他《蜀道难》一诗呈送给贺知章,贺知章看后惊呼李白为“谪仙人”,随后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贺知章八十六岁时告老还乡,不久去世。
《回乡偶书》是贺知章告老还乡时的作品,表达了他久别家乡后回到家乡的感慨。共两首,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本上都只选《其一》,没选《其二》,其实这两首诗都写得很好,应该结合起来学习。
我们先看《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第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写离家时间久,用“少小”与“老大”、“离家”与“回”进行对比,叙事之中隐藏着感慨。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还是运用对比,将“乡音无改”和“鬓毛衰”进行对比,写自身的变化,在对自我形象的描写中表达离家长久的感慨。第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家乡的儿童见到陌生人时的反应,句中的“笑”字意味深长。儿童见到陌生人,出于好奇,笑着问客人,待人的态度友好,是儿童天真可爱的表现,可是作者原本是当地人,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现在却被儿童当作客人询问,诗人久别家乡的感慨至此完全迸发出来。
我们再看《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第一句“离别家乡岁月多”,直接写离家时间长久。第二句“近来人事半消磨”,写家乡的人变化之大。“半消磨”是什么意思?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人剩下的不多了;二、老人的形象已变得快认不出来了;三、家乡的人差不多有一半都不认识了。这么丰富的内涵,只用“半消磨”就表现出来了。第三、四句“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前两句写人的变化之大,这两句不接着写变化,转而写没有变化的现象。“惟”是“只有”的意思,表示范围很小,突出了家乡不变的很少,将诗人久别家乡的深沉感慨表现出来。其言外之意是:除了门前镜湖的水波,其他都发生了变化。
两首诗的都是诗人“回乡偶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两首诗的主题是相同的,都是诗人久别之后回到家乡时所写,都表达了久别后回到家乡的感慨。两首诗运用的手法也是相同的,都用了对比的手法,《其一》是将诗人“少小离家”和“老大回”对比,将“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比,其二是将“人事半消磨”和“镜湖水”“不改旧时波”对比。这是两首诗的共同之处。两首诗的不同之处是:《其一》用自身形象的变化表达久别家乡的感慨;《其二》用家乡人的变化表达久别家乡的感慨。《其一》是用儿童的眼光看“我”,《其二》是用“我”的眼光看家乡。但殊途同归,都将久别家乡的感慨充分地表达出来了。
(曾老师讲古诗已录制成视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曾纪焕”或登录“今日头条”搜索“曾纪焕老师”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