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讲古诗——《山居秋暝》
(2021-01-24 08:03:22)
标签:
文化 |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是唐代的诗人,也是一个杰出的画家。苏轼评价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也就是说王维的诗用文字将内容像画面一样展现在读者眼前,王维的画像诗一样有意境。这首诗就充分地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山居秋暝》是一首五律,王维的五律成就极高,《红楼梦》中香菱向林黛玉学习写诗时,林黛玉说:“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可见,王维的五律是人们学习写诗的范本。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两句诗向读者提供的基本信息是:地点在山里,天气是雨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晚上。但读者获得的不仅仅是这些基本信息,还从“空山”中感受到山林的寂静,从“新雨后”中感受到清新的气息,从“晚来秋”中感受到环境的宜人。在很多诗词中,“傍晚”是伤感的时刻,“秋天”是伤感的季节,但这里的“晚来秋”没有一丝伤感的成分,却让人感到十分惬意。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这两句描绘的景色是:皎洁的月光照在松树林上,月光从树枝的缝隙中漏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影子,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轻轻流过。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清丽的水墨画,这是王维用诗的语言绘出的画。读这两句的时候,读者眼前出现的不是抽象的汉字,而是生动的画面。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也是写景,这两句所写的景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所写的景是不同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的是自然之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写的是人的活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写的是静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写的是动景。颔联和颈联结合起来,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静与动的结合。“竹喧归浣女”一句中的“喧”字,本义是“吵闹”,这里指洗衣归来的女子说说笑笑,十分热闹。女子说笑的声音反衬出山里的寂静,表现出山中人生活的快乐。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花落尽的秋天也是美好的,是值得在这里停留的。尾联看似偏离了题目,其实和前面的诗句表达的主题是一致的,是用人的感受写山中的环境优美。可以说是看似偏题实扣题。
后世有一些画家以《山居秋暝》为意境作画,就是将王维的《山居秋暝》转化为画面,是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的具体表现。
(曾老师讲古诗已录制成视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曾纪焕”或登录“今日头条”搜索“曾纪焕老师”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