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讲古诗——《己亥杂诗(其125)》
(2021-01-23 08:02:03)
标签:
文化 |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龚自珍
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原诗下有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词万数。道士乞撰青词。”据此可以推断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龚自珍路过镇江时,在庙里看到玉皇大帝和风神、雷神的塑像,旁边有很多祈祷的话,道士请求龚自珍撰写青词。青词又称绿章,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一般为骈俪体,用红色颜料写在青藤纸上,要求形式工整和文字华丽。龚自珍在撰写青词之后,有一些感想,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不再说鬼说神,而是说国家大事。
第一句“九州风气恃风雷”,意思是国家现在沉闷的局面需要风雷来激荡一下。“九州”指中国。“风气”指社会流行的现象。“恃”意思是依赖、依靠。“风雷”指风神和雷神。风神主管风,雷神主管雷。刮大风、打响雷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句由在镇江庙里见到风神雷神写起,将眼前所见与国家联系起来。
第二句“万马齐喑究可哀”,写诗人对整个国家死气沉沉的现象感到悲哀。“万马齐喑”是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时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凤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万马齐喑”本来是形容一匹骏马过于卓越而导致其他马不敢发出声音,这里比喻人们受到压制而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究”字表示最终结果,起强调作用。诗人用一“哀”字,表达了对统治者压制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痛惜之情。
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了诗人渴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劝”字表现了诗人诚恳的态度。“天公”照应第一句中的“风雷”,这里指清朝的统治者。“重抖擞”言外之意是此前曾经是抖擞状态,既表达了愿望,又削减了批判的锋芒。“不拘一格”是诗人提出了改变现实的具体方案。清朝的腐败归根结底就是死守所谓祖宗留下的规矩,思想僵化,体制僵化,导致整个国家失去了活力。
龚自珍是清朝晚期的思想家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诗人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发出了呐喊,希望统治者能够认识到严峻的社会现实,不拘一格任用各种人才,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面貌。《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集中体现了诗人的这种思想。
(曾老师讲古诗已录制成视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曾纪焕”或登录“今日头条”搜索“曾纪焕老师”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