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讲古诗——《蜂》
(2021-01-13 11:36:09)
标签:
文化 |
蜂
罗隐
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是唐代文学家,26岁赴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中。于是将自己的文章编为《谗书》,为统治阶级所憎恶。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还是没中,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民间流传着一些关于罗隐的传说,其中罗隐出世的传说是样的:罗隐的父亲是个农民,一次在山中种庄稼,遇到一个老虎精变成的美女,二人谈情说爱,聊得很投机。此事被罗隐的伯父发现了,就悄悄地将老虎精脱下放在草棚外面的虎皮偷走,压在粪缸的下面。老虎精没了虎皮,再也不能变回原形离开,于是与罗隐的父亲一起回家,结为夫妇,生下罗隐。后来,罗隐的母亲与罗隐的伯母发生冲突,罗隐的伯母一气之下,将虎皮从粪缸下挖出来扔在罗隐母亲的面前。罗隐的母亲就地一滚,变成一只老虎,将罗隐的伯母、伯父、父亲都咬死了。要咬罗隐的时候,老祖母急忙用一只箩筐罩住孩子,并用拐杖打老虎的额头,骂道:“畜生!连自己的亲骨肉也要咬吗?”老虎眼中当即流出泪来,大吼一声,出门而去。因为孩子是用箩筐遮挡保护下来的,所以取名罗隐。这当然只是传说。
《蜂》是一首咏物诗,第一句“无论平地与山尖”,写蜂的活动范围之广,暗示蜂的辛苦。第二句“无限风光尽被占”,意思是蜂采花蜜。花是美好的,诗人用“风光”来代指花。“无限风光”就是很多很多花,“尽被占”意思是花都被蜂采了花蜜。第三、四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负责采集花粉酿蜜的是雌蜂,雌蜂酿成蜜后,自己只食用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奉献给蜂王和雄蜂。雌蜂承担了采集花粉和酿蜜的全部辛苦,只享受中其中一小部分甜。诗人就这种现象发出了感慨。
这首诗的主题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歌颂雌蜂的奉献精神,一种是批判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这首诗来认识蜜蜂。
(曾老师讲古诗已录制成视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曾纪焕”或登录“今日头条”搜索“曾纪焕老师”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