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如果可以穿越,我是要回到南唐后主李煜的哪一句诗词:
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还是 :窗外雨孱孱,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想像后主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细雨,抚衣忧愁难解而提笔写下此词。
还有那最著名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好还是:一壶酒,一竿身,真是世上如侬有几人。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正如李煜所说,他崇尚的不是武力与征战,而是一种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生活。
其实哪里都回不去,这都是属于后主的境界。
今天就说说我喜欢的词吧。
先说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第三任国君,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前期。
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这首词是创作于李煜被俘之后。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林花谢了春红”,春红二字代花,此春红者,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春去匆匆。在后主看来,好端端的一个南唐之顷刻衰败,不正象林花之突然凋谢吗?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着亡国的悲伤。短短的六个字中,包容着极深广的内容。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
“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相留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自古愁怨都是无穷无尽的,但惟有李后主笔下的愁更让我留恋,让我垂泪,因为比之男女之情,风花雪月,他的愁绪更深刻、更痛苦。这首《乌夜啼》都真实的写出了李煜自己的身影。我不知道他写下“林花谢了春红”的句子时,想到的是什么,是恍如前世宫娥的如云秀发?还是日渐消瘦的南唐皇后惨淡的愁容?总之,那艳红如血的春花,一夜风雨之后,便只是残花遍地。词人只是无奈的看着、叹息着、心疼着,却无法阻止那朝来的寒雨晚来的风。生命,原本就是如此的脆弱,像一片有棱有角的琉璃,虽可折射无数的光华,但轻轻一碰就化做了一地破碎的梦。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但它终究开过,美丽过。虽然匆匆,已经足够。
参考百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