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追光踏歌远航

标签:
教育课改文化 |
逐梦追光
秋意渐浓,暖风乍起,落叶与桂花缱绻,铺开了满地的馥郁金黄。在这桂香四溢的美好九月里,重庆市小学语文陆清华名师乡村工作室的学员在主持人陆清华老师的带领下,沿着成长的路标,逐梦追光,踏歌远航。
一、博采众长提素养
在名师陆清华的指引下,工作室全体学员先后学习了《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学刊》中的相关内容,明确了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第一要务就是要“把课上好”,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因为教师首先是一名学科教师。怎样上好每一节课呢?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和支撑教育教学实践,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9种著名教育教学理论》为我们提出了教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方面的原理和策略。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基因”,《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单设计》《核心素养测评的十大要点》为我们的课堂指明了方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单设计》告诉我们,要转变教师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遵循新课标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任务设计中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倡导任务内容的结构化、综合化,在任务单学习中实现综合学习、真实情境学习、大单元教学等新理念。具体体现在:立足大观念,基于单元整体设计;优化任务链,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细化学业质量标准,嵌入表现性评价。《核心素养测评的十大要点》让我们重点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知识和技能以及价值观念,创造性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现实问题的能力,直接评价那些对个体或社会有价值的学业成就。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构建素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积淀了理论素养,全体学员学习了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所•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主导研发的10集“高品质课堂智能诊断分析报告”视频解读,解读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课堂活动时长、教师基本情况、课堂互动、学生发言、课堂定型等方面分析课堂,揭示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全过程,从而打开课堂“黑箱”。
理论丰富头脑,学习指导实践,通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学习,全体学员夯实了基础,深化了自身的理念,对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核心素养,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认识。
二、脚踏实地促成长
金秋时节稻谷黄,学以致用躬耕忙。主持人陆清华先后在南川一中、南川三中、隆化职中、隆化一小、隆化三小等进行专题培训指导。学员们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充分发挥了工作室的辐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学员杨兵组织开展语文学科“问课”活动,并组织召开学校2023年春期教学质量分析会。学员张文在学校主持开展了隆化一小诗意语文团“根植课堂
三、砥砺奋进满庭芳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引领下,学员们触类旁通,在教育教学、科研课题、自身专业发展等方面全面开花,获誉颇丰,朝名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学员张文参加了“重庆市小学、初中语文一体化教学研讨会暨2023年秋季教研工作会”,并在会上为全市语文教师作“我为家乡代言”小学语文主题作业的交流发言;张文撰写的教育故事《兰心蕙质
心中有光,素履以往,逐梦前行,聚力成长。回首九月,我们有惊喜,有收获,有美好!展望下一个征程,我们有期待,有坚守,有希望!我们工作室全体学员将继续追着光,在坚守初心中行稳致远,在攻坚克难中勇毅前行,努力把自己变成那道光,去照亮更广阔的天空。
策
责任编辑:张文
本期撰稿:邵高竹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