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罗汽车(20161209)

(2016-12-09 15:09:20)

中国工业报记者 赵三明 整理/点评

国产近半数汽车被召回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截至10月31日,2016年共发布78次进口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信息,涉及112万辆进口缺陷汽车。 

点评

    国家质检总局召回的进口缺陷汽车涉及品牌包括德系、日系、美系、韩系,以及欧系中的英、法、瑞等国车型,可以说基本上把能数得着的大多数品牌都包括了。从这种几乎品牌全覆盖的意义上去理解,汽车召回是一种汽车企业非常正常的活动,轻易不会缺席。 

    同时,在国内生产方面,截至10月31日,2016年我国共有68家汽车生产企业开展了152次召回活动,涉及1043.35万辆车。从国内生产汽车的召回数量看,这一庞大的召回数量几乎是整体产销量的一半,又一次说明了汽车召回的平常性。因此,可千万别把召回与汽车质量差联系在一起。 


美国燃效标准有望提前确定 

    美国环保署(EPA)日前建议,不再于2018年做出最后的决定,将提前推进2025年的车辆燃效标准。 

点评

    美国环保署(EPA)原本决定答应汽车厂商等相关各方,2025年的车辆燃效标准于2018年之前仍有商议修改的空间。但此次EPA在没有跟汽车厂商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突然宣布2025年轻型车辆将提高到50mpg燃效标准将不再需要进行任何商议,到时将直接执行。EPA认为,基于对燃油经济性改善状况的分析和车企的反馈,2025年燃效标准并不需要任何更改。 

    而如果这样,显然留给汽车厂商的过渡期已经有限。汽车制造商们希望监管部门在考虑调整政策时,应仔细考量市场现实,比如低汽油价格、消费者喜好、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低销量。这些考量对于一个产业而不仅仅是一项标准而言,确实应该加以重视。 


丰田从顶层表明发展电动车信心 

    丰田汽车日前任命其公司主席丰田章男出任刚刚组建的电动汽车部门的负责人,同时指定丰田汽车的两位行政副主席与其一起掌管丰田的电动汽车发展部门。 

点评

    一位主席、两位副主席共同掌管电动汽车发展部门,在一家像丰田这样大的汽车公司里,已经绝对称得上是顶层设计了,由此也极其明确地表达了丰田志在发展电动汽车技术的决心。 

    其实,在此之前丰田并没有把纯电动作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才是丰田长期以来一直在研发和做出诸多成绩的领域。正是由于看到了中、美、欧世界三大市场目前均已将纯电动汽车当成了未来新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以国家为基础的比对中,丰田显然不想由于与别人技术路线完全不同,而一旦错误将没有立足之地。 

    因此,我们看到的不仅把负责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首席工程师调到了新成立的电动汽车部门,同时还将丰田集团最重要的供应商——电装、爱信精机、丰田工业的领导均调入电动汽车战略的四人小组。在纯电动汽车上,丰田要玩真的了。 


美系皮卡再次入华能否成功? 

    近期,美国通用、福特两大公司正准备瞄准中国用户,旨在向他们销售皮卡。 

点评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车企即已将皮卡瞄向了中国市场,当时通用汽车还与沈阳金杯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生产单排座的皮卡车。但是由于缺乏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一是皮卡车当时在中国基本上吃不开,二是即使当时中国市场上有些皮卡车,也是以双排座的居多。通用的皮卡计划在中国折戟了。 

    时隔20年后,美国皮卡车欲卷土重来,但这一次他们是想以高端皮卡而瞄准中国的富人用户,而且把未来目标用户定义为以下4类:想要脱颖而出的富人、不满足传统商务车的商人、需要多功能汽车的普通司机以及单纯喜欢汽车的机械发烧友。 

    看来,这次老美们的想法基本上对头,未来中国大街上经常能看见美国的大皮卡车可能将成为事实。 


欧蓝德走俏与老树新芽 

    今年9月刚刚上市的广汽三菱欧蓝德,9、10、11连续三个月实现了超额增长,目前已成为广汽三菱最主力的车型。 

点评

    三菱作为最早在中国市场流行起来的进口车型,当时的帕杰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许多SUV爱好者们,对于三菱越野车的各种配置和技术参数等仍然是如数家珍。可见,即使当年的三菱出现了较大的质量控制问题,但只要质量回归,同时又加上此次推出的欧蓝德的几款配置在相应的合资SUV车型中性价比完全胜出,三菱再一次老树发新芽将是市场中喜闻乐见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