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7月19日中午,台湾桃园机场联络道发生一起自撞车祸。一辆搭载着24名大陆游客的游览车因不明原因撞上高速公路旁边的护栏,整辆车随即起火燃烧。由于车辆的逃生门被高速公路的护栏卡住,车上的游客、司机和导游竟然全部没有逃生,最终酿成了一起26人罹难的悲惨事故。
事情发生之后引起了两岸社会的高度关注,各种专业人士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酿成悲剧的原因。但是剖析得再深刻、还原得再真实,惨案毕竟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事实。笔者在为此次事故深感痛心和哀悼的同时,也不禁悲观地想到,在全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车祸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夺去人们的生命。由此反思,我们的汽车工业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各种高精尖、高大上技术层出不穷,什么才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什么才是汽车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该忘记的初心?
答案应该是惟一的:安全。
汽车自诞生以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工业革命的浪潮带领之下,汽车迅速地更新换代和改造升级,越来越深地介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了社会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汽车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车祸这一魔鬼。平心而论,发生车祸以及车辆伤害事件,毕竟是少数和小概率事件。但是,只要发生了就是无可挽回的生命损失。
车辆有缺陷可以召回、可以赔偿,车企有违规可以处罚、可以整改,惟有安全是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无论技术成熟到什么程度,汽车的研发制造必须牢牢记住安全这份初心,矢志不渝。
我们都习惯于为汽车行业的一次次飞跃而喝彩叫好,我们都热衷于关注创新光环下那些炫酷的升级和近似科幻的技术。汽车产品从外在的造型设计到内在动力装置,每一个细节都有无数的文章可做,都有无数的精彩呈现,但是这一切的基础全在“安全”二字。没有了安全的底线保障,再多的高科技手段、新技术应用都是空中楼阁和绣花枕头。
现在,我们的汽车行业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传统能源汽车正在向新能源汽车过渡,而与此同时,紧密贴合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汽车也呼之欲出。这一切的变革和创新,都是汽车行业与时俱进伟大生命力的体现。很多人都寄希望于未来的汽车产品在经历了全新的技术变革和升级之后,能够借助各种科幻般的高端技术手段,解决汽车的安全问题。
然而,新技术的应用固然能避免很多传统的安全隐患,但也在萌生着新的安全隐患。譬如新能源汽车大面积推广之后,汽车电源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危险源。譬如现阶段还正在实验的无人驾驶汽车,也在智能感应和信息识别方面存在影响安全的问题。
所以,无论多么先进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成果,都不足以成为我们忽视安全的借口。我们在为一项项伟大的创新喝彩叫好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回过头来想想安全二字。无论是当下热评如潮的新能源汽车,还是未来人人看好的智能汽车,以及未来还可能出现的更加科幻的汽车概念,这些就如同高高在上的参天大树,总要有一个叫做安全的根维系着他们和大地的联系。
当然,笔者并不是悲观主义者,我们都看到了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所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汽车研发者将安全作为重要的课题。只是事故的代价实在太大,也实在太令人痛心了。汽车无论发展到何种先进的程度,无论能拓展如何丰富的功能,都应该把安全作为永恒的初心,矢志不渝地坚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