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岂可一“限”了之

(2015-12-11 10:55:57)

  岂可一“限”了之  

王瑞

 

  郭德纲曾经说过一段相声叫《夜行记》,其中有一个“我能走二环吗”的笑话段子。现在看来,这个相声段子变成现实了,这二环还真不是谁都能走的了。

  11月27日起,一条全新的限行政策在北京正式开始实行:二环和长安街及周边道路,每天早6点至晚10点禁止外地牌照载客汽车通行。这项全新的限行政策实施已经近半月了,二环的拥堵却依然如旧,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改观。笔者驾车经过拥堵的二环复兴门桥时,总会想起在这里曾经矗立过一个巨大的“北京精神”宣传牌,上面有一个词是“包容”。

  舆论对11月27日起实施的二环限行政策所产生的各种质疑,也都是围绕包容这个主题展开的。一个以“包容”为主要精神内涵之一的城市,竟然能将城市内的道路划分出三六九等来,规定哪些道路能走,哪些道路不能走,这的确有点不近人情。毕竟,首都是全国人民的首都,不仅仅是北京人的首都。“外地车”三个冷冰冰的字眼,着实伤了不少人的感情。

  拥堵是大城市的通病,我们非常理解政府治理城市拥堵问题的迫切心情,我们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都深受交通拥堵的困扰。但是,仅仅一个限行就能解决问题吗?城市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交通需求的满足如何与城市的发展合理配套,最根本还在于城乡建设和区域规划的统筹协调。不从这一根本方面想办法,而是光想着通过严格的限行来到达治堵效果,何异于扬汤止沸、隔靴搔痒。况且,车辆保有量大、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并不必讳莫如深。适当的交通管理规定是必要的,但是过分就不合适了。

  二环和长安街是首都的象征,一下子将外地车全部限制在外,难怪很多人无法接受和理解。这样的限行之策只能是权宜之计,长久来看,限行限不了城市的拥堵,只会限制了城市的胸怀。

  不过,政府这次是下定了决心要治堵。刚实施了对非京牌车辆的限行政策,又把征收交通拥堵费列入了议事日程。收取拥堵费的做法,在伦敦、纽约、新加坡等大城市都有过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以伦敦为例,收取拥堵费后短期内效果明显,可随着车辆数量增加,公共交通水平并未明显提高,即使拥堵费一直在,交通拥堵现象仍然出现了“反弹”,让民众多有质疑。

  这些经验和教训确实值得我们借鉴。收取拥堵费目的是为了减少私家车出行,本意还是在限行。限行之后,选择其它公共交通方式的人必然增多。但是,许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的原因,就是因为公交太挤或者不方便,如果未来公共交通的环境没有改善,那么即便拥堵费再高,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自驾吧。就像此前,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停车费在不断提高,但如今找个车位依然不易,因为车位的数量并没有改观。所以说,拥堵费不是为了收而收,也不是越高越好,给大家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才是根本。

  从各种限行、限购,到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北京的二环仍然一路飘红,治理拥堵的任务依然艰巨。其实,治理交通拥堵我们可做的工作很多,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科学统筹城市功能,这才是治本之术。近几年来,北京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将通州建设成为行政副中心,拓展卫星城市,转移首都功能等,这都是希望让城市更加畅通、更加协调、更加合理的战略,对于缓解城市拥堵问题也是大有可为。所以,我们为什么非要在“限”上大做文章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网罗汽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