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虎归来南维柯豪言“重返三强”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俐君
从之前的慢半拍到快半拍,既要远承品牌积淀之美,亦要新开拓疆驭海之快。这一步之遥不仅考验了南维柯自我疏通和自我修补的能力,更需要其展现出强大的布局和创新能力。在外界看来,跃进能否复兴与怎样复兴,是杨军虎履新之后最大的悬念。而对杨军虎而言,南维柯能否踏准节拍、创新模式,跳出常设之局,才是最大的挑战。
“出走”2年,并没有让杨军虎与老东家南维柯之间渐生枝桠。在南维柯人的逻辑里,20年荣辱与共所萌生的无形纽带坚不可摧,暂时的游离并不意味着疏远。
辩证地说,出走未尝不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对一个环境太过熟悉,往往容易削弱敏锐性与爆发力。在福建奔驰2年多的任职经历,使得杨军虎能够跳脱出原有的角色局限,以更清醒、客观、独到的视角看南维柯,向外探寻,向内反思。
因此,对于杨军虎2014年重返南京上任南维柯总经理一职,业内外更多的看法是:这是一件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
回归不过是题中应有之义,问题的关键是,众望所归的杨军虎将许给南维柯一个怎样的清朗未来?
再冲三甲
不管是从南汽到福建奔驰,抑或从福建奔驰再回南汽,杨军虎选择的节点耐人寻味。或许是巧合,杨军虎似乎习惯在企业匀速稳行时离开,而在企业即将加速奔跑时上任。
2011年11月8日,杨军虎离开南汽名爵,出任福建奔驰中方副总裁。彼时,“上南整合”已经4年多,机构人事调整到位,南汽名爵也妥妥地在上汽的轨道中前行;而福建奔驰的业务即将全面铺开,疾驰在即。
2014年6月,杨军虎重回南维柯之际,福建奔驰历经2年多的开拓和壮大之后,已然进入健康发展状态;而此时的南维柯身处中国多功能商用车市场由寡头领军走向战国时代的大环境之中,既饱尝丧失头把交椅之痛,又深谙新兴品牌冲击之烈。
南维柯的骄傲是一段纂刻的历史。
拥有56年历史的跃进品牌,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轻卡品牌,其品牌蕴涵难以估量。1958年,第一辆国产轻型载货卡车NJ130在南京诞生,被老一辈开国元勋命名为“跃进”,我国轻卡自此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中国第一自主轻卡品牌”、“中国轻卡制造基地”,这些都与南维柯息息相关。
而依维柯车型的引进,则是南维柯缔造的另一个传奇。1985年,颇具前瞻眼光的南汽引入这个在当时看来容貌怪异的欧式车型,成就了中国商用车的第一个合资项目。其不仅彻底颠覆了“轻型客车=日系平头”的传统,还创下了业内的三个惟一:惟一签署技术同步,惟一全系列引进,惟一车身、发动机、底盘等全车技术引进。从被质疑到被认可,直至被模仿,独一无二的依维柯迅速打开了欧系商用车在中国的巨大潜在市场。
“当时业界都在瞄准依维柯,依维柯在哪里布局,跟随者就到哪里开拓,细分市场领导者的角色,依维柯独占风头10余年。”杨军虎回忆说。的确,南维柯创下的当年合资当年盈利、3年收回投资的行业神话,至今仍被业界津津乐道。
“稳健有余而冲劲儿不足,错失了一些市场转型的绝好机遇。”对于南维柯的解析,杨军虎一语中的,“这些年来,南维柯始终在前进,无论是产量、销量还是利润,不曾倒退。但跟行业整体的节奏相比,我们还应该更快一些,毕竟对手在快速进步,不进则退,慢进则退。”
与其他企业大起大落不同,南维柯较少经历大风浪。其偏保守的打法在减少试错成本的同时,却无法避免“被激进者赶超”的风险。
“说白了,南维柯是被自己所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余,但创新与外延拓展不足。而新鲜血液的缺乏,也导致企业向前发展的助力不足。南维柯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开阔的视野,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杨军虎看来,朴实的南维柯一直在努力,但“稍微沉闷了一点”。
他坦言,从汽车行业的发展规律看,南维柯的品牌定位和细分市场略有偏差。“市场应该细分再细分,定位、战略、方向都要围绕这个展开。比如轻客有六个细分市场,我们不可能全部都最强,但依据自身优势,选择其中两个或者三个做到最强是完全有可能的。”
或许是短板理论过于深入人心,在实际操作中,过分纠缠于弱项、忽略了对长项的发扬光大,让南维柯一度陷入僵局。如何权衡运力、将依维柯和跃进的竞争优势发挥到极致,成为杨军虎思考的重点。
“老大地位被撼动,甚至跌出前三甲,这一直是我内心的痛楚。南维柯承载了我太多情感。此次回来,我没有想太多,如果非要问我对自己有怎样的期许,那么回到应有的地位,或者说重回前三就是我的目标。”对于未来,杨军虎举重若轻。
复兴路径
人事初定,磨合尤难。但对于熟门熟路的杨军虎而言,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太费周章。履新半年,杨军虎显然早已与南维柯的精英团队就企业的未来形成了战略共识。
“别的我不好说,但未来3~5年南维柯的大体路径我们基本想清楚了。我们对于品牌定位、产品规划,都有细致的考量。”杨军虎说这话时气定神闲。
自信往往能让很多问题豁然开朗。放弃低端,只做中高端和高端,建立依维柯和跃进的比较优势,是杨军虎眼中的当务之急。
“我是谁?我有什么资源和能力?我能做什么?把这些都想明白,很重要。”尽管市场地位被后来者撼动,杨军虎始终认为,南维柯身上那些最宝贵的东西一直都在。南维柯拥有两大品牌的整车工厂,具备自主生产国四国五发动机、多款变速箱、前后桥等核心部件的能力,其完整的动力链和扎实的整车技术绝非一日之功。此外,优质的产品资源,精进的制造团队,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及营销渠道,也是一般对手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以依维柯为例。这个诞生在欧洲的品牌有着鲜明的品牌基因,血统纯正,动力强劲,耐用可靠,同时满足了动力、安全、承载、舒适以及高效改装等多方面的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依维柯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轻型共轨电喷柴油发动机,其发动机技术在全球的地位可见一斑。杨军虎认为,如果南维柯能更好地沿用、吸取、总结依维柯独特的DNA,使之更适合当下的中国市场,必能再创辉煌。
而谈到另一个品牌跃进,杨军虎的心境迥然不同。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有那么一段时间,跃进的发动机、变速箱等都靠外购,丢失了核心动力,等于自杀。大家都是从那么几家配套厂采购组装,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拼到最后往往靠价格竞争。”谈及此,淡定的杨军虎情绪略有起伏。
更无奈的是,当时诸多企业都高呼“终端为王”,在全国各地疯狂建厂。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求一家合资企业全国落子,牢牢拽紧终端市场并不太现实。因此,在轻卡面向农村突破的时候,跃进走得异常艰难。
时易境迁,2006年,南维柯对跃进进行了全面的基因重组。随着依维柯欧洲技术的基因植入,跃进得以和依维柯共享动力链,不仅产品品质上了一个台阶,品牌独特性也日益彰显。跃进的复兴之路由此开启。
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曾在中国轻卡50年与科学发展高端峰会上表示:“跃进品牌50年的发展史本就是中国轻卡50年的一个缩影,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轻卡的下一个50年,依然由跃进引领。”
业界关注的焦点是:被寄予厚望的跃进,将采用何种姿势重生?
既然南维柯的优势不在低端,那么就放弃这一块市场,潜心做中高端和高端,超豪华阵容搭建的轻卡品牌“超越”由此衍生。其采用国际领先动力系统,集多项专业技术于一体,由索菲姆、FPT菲亚特动力F1C、上柴动力三大系列轻型国四、国五发动机组成黄金动力链,配以自主的FPT菲亚特动力2830.5变速器,构成目前中国轻型商用车最出色的动力组合。
按照南维柯“细分再细分”的理念,“超越”的产品架构颇为考究。目前已经上市的“超越”高端轻卡产品,三款车型分别为C100、C300、C500,根据不同用户市场需求而量身定制。其中C100主要针对市内短途运输,C300则以城乡、城郊等中短途运输为主,而C500更适合城际中长途运输业务。同时着重加强超越产品系列在改装车市场中的产品拓展,南维柯已经与中集、中联重科、龙马环卫等众多企业展开合作,希望藉由个性化产品在专业客户群中打开局面、赢得口碑,上一个台阶。
“与跃进有过一段试错的历程不同,超越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杨军虎认为,全面应用世界最先进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构成的“动力链”,使得南维柯在国家排放标准趋严的环境下优势凸显。
目前,南维柯的产品线横跨客车、卡车、厢式货车、军用越野车、专用车和供改装的二类底盘,拥有超过860余种丰富车型。庞大的产品体系之下,如何发挥核心动力链优势,聚焦拳头产品,将是跃进复兴之路上的必选题。
“在轻卡市场,采用车型平台化、零部件模块化、增加与依维柯通用件等降低采购成本的措施,以自己的核心优势在细分市场当中求得领先;在轻客领域,将依维柯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成为‘欧系车的典范’。”这是杨军虎为南维柯圈定的明天。
触角前探
在外界看来,跃进能否复兴与怎样复兴,是杨军虎履新之后最大的悬念。而对杨军虎而言,南维柯能否踏准节拍、创新模式,跳出常设之局,才是最大的挑战。
基于此,在与对手鏖战成熟市场之余,南维柯悄然在若干个新兴市场埋下了伏笔。
比如,与骨干改装企业联手,按照客户需求量身打造最合适的产品,彰显自身性能质量,拓展新的细分市场,是南维柯的一个发展方向。
“非承载车身便于改装是南京依维柯的明显优势。由于底盘由大梁承载,在深度改装时不会破坏应力结构的束缚,可以做多种轴距、多种顶高、多种窗型、多种开门方式的改装。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专业物流、客货兼顾、行业服务车、旅行房车改装的多种市场需求。”杨军虎坦言。
按照目前的产品布局进程,预计南维柯将在2015年和2016年逐渐有所收获。
对于南维柯而言,利好消息接踵而来。国务院常务会议此前通过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我国到2020年将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这意味着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工具,门对门的汽车运输将迎来春天。
据杨军虎介绍,搭借物流大发展的顺风车,南维柯厢式专用车空间大、动力强、油耗低、使用经济性高的优势凸显,近来的日子过得不错。
“依维柯目前是顺丰等一流物流快递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其采购的依维柯超过7000辆;同时还是金融系统运钞车的最大供应商;而对于一些新型流通业,如自动贩卖机网络的重载补货车而言,依维柯也是不二首选。未来,厢式专业物流车将成为依维柯的主打,我们的目标是将专用车逐步提升到依维柯车型80%的比重。”杨军虎说。
而对于眼下时兴的新能源契机,南维柯显然不会放过。杨军虎表示,对于南维柯这样的企业而言,虽不可能据此做出更大的战略调整,但积极开发新产品,遵循国家导向做纯电车,责无旁贷。“由于底盘由大梁承载,可以悬挂固定电池组,不占用车身空间,依维柯是做纯电动独一无二的选择。基于种种约束,新能源并不是我们的战略重点,但是我们一直在技术储备和应用实践上下功夫,从来不敢怠慢。早在2009年,南维柯就实现了中国首款纯电动轻客的量产,并将首批下线的10辆依维柯纯电动车交付给国家电网公司使用。2010年,南维柯纯电动轻客作为上海世博会园区用车,产品性能在使用中再次得到了验证。2015年,我们的电动车产品有望在京津冀地区或者江苏地区小规模试点投放。”
杨军虎同时透露,未来,南维柯将不仅仅定位为传统行业,还有望尝试创新商业模式,构筑一个类似打车软件的运营模式,搭建一个移动通讯、信息化、物流三者融合的平台。
为了与版图规划相呼应,南维柯在技术储备、生产制造上都切实跟进。据悉,其江宁新区工厂的未来产能将扩充至30万辆/年,浦口桥林新区工厂一期产能将达7.8万辆/年、二期将扩充至15万辆/年。也就是说,未来南维柯两大整车工厂的总年产能将达到45万辆。
从之前的慢半拍到快半拍,既要远承品牌积淀之美,亦要新开拓疆驭海之快。这一步之遥不仅考验了南维柯自我疏通和自我修补的能力,更需要其展现出强大的布局和创新能力。站在一个全新的出发点,南维柯盛装起步。而加速奔跑的畅快淋漓,只有开跑者才能真正体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