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与广汽的商标“撞脸”谈起
王瑞
从广州车展“山寨路虎”引起的中国车山寨讨论刚要落下,近日长安与广汽商标“撞脸”事件的和解,又将车企的山寨商标带入大家的视野。
简要回顾一下事件经过。2010年长安推出全新的轿车“V”标,并于同年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2013年,长安汽车在向国家商标局提交注册第37类(汽车零部件)商标被驳回,原因是与广汽乘用车在该服务类提交注册的“V”商标近似。原来广汽乘用车早在2009年便对“V”标提出注册申请,并在2011年完成了第37类(汽车零部件)和39类(运输储藏)的商标注册,但作为战略储备标识,一直未投入使用。不过,长安汽车此前已高调宣布乘用车换标,并已将新“V”形标识用于长安逸动、CS35、致尚XT、CS75等多款车型上。如果不完成第37类商标注册,这就意味着“V”形商标在长安4S店、维修站等场所均不能出现,必将对长安品牌产生影响,这才引发了一场商标纠纷。
可喜的是,长安汽车与广汽乘用车经过了大半年的协商,双方正式达成了转让协议,广汽以300万元的价格转让商标使用权。而广汽乘用车同时宣布,将此300万元费用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回头看看,汽车圈里的商标“撞脸”还真不少。陆风汽车不光山寨了路虎极光,在陆风2006年进军欧盟时,路虎就以陆风汽车注册的“LANDWIND”英文商标与其“LANDROVER”太像,而将陆风汽车告上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经过判定商标侵权、上诉、维权成功一系列事件之后,陆风汽车终于在6年后成功拿到了“LANDWIND”在欧盟的注册商标。
除了这些闹上法庭的纠纷,一些汽车品牌的商标有时也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像是奇瑞之前的标志,是否总觉得似曾相识,仔细一看原来是把“英菲尼迪”的缺口堵上了;到后来奇瑞发布的新品牌瑞麟的标志,一眼就能看出其“灵感”仍然来自英菲尼迪。比亚迪现在已启用全新商标“BYD”,不过此前蓝天白云加BYD的标志,从配色到排列是否借鉴了宝马BMW呢?最让笔者混淆的,当属海马汽车和马自达了,同样是“圆圈加翅膀”,接触汽车行业前,笔者曾一度认为海马汽车是马自达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没承想,居然是个地地道道的自主品牌。
市场营销学上讲,商标对于品牌来说是无形的资产,对提高品牌认知度、提升品牌忠诚度有很大推动作用。成功的品牌,只需展示商标,消费者对于品牌内容就已了然于心。像是运动品牌耐克,商店外只需挂上橙色对勾标志,消费者就知道这是著名的运动品牌,不需商家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越来越注重商标之于品牌形象的作用。去年4月,奇瑞就举行了题为“技术•奇瑞•中国梦“的企业新战略和新品牌形象发布会,宣布启用代表全新奇瑞品牌形象的新LOGO。从多品牌回归“一个奇瑞”,对现有的产品进行精简,形成新的产品框架,奇瑞的转型升级正在进行,而新LOGO的启用也给消费者带来品牌形象的升级感受。
再看启用新“V”标的长安汽车,推出的逸动、致尚XT、CS35、CS75,即使自主品牌市场不景气也依然大受欢迎,“V”标形象迅速深入人心。此外,长安汽车还通过娱乐营销的方式赞助了包括“出彩中国人”在内的多个娱乐节目,对品牌进行宣传。对于长安汽车来说,“V”形标志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一定要争。
最终“和解”的结果,对长安和广汽可谓是双赢。长安如愿支付了转让金,保住了辛苦培育起来的品牌形象;对于广汽来说,一直都用传祺“G”标志开拓市场,而“V”标志由于还是储备商标,不仅对其利益并未有影响,还顺带做了个公益让形象又提升了一把。
有媒体评论,长安和广汽之间商标纠纷的和解,体现出自主品牌共同发展的大局观念,为自主品牌间的相互合作开了个好头。笔者看来,此次能达到和解共赢,多是由于并不牵扯到广汽的利益,如若是关于核心技术专利的纠纷,恐怕画面就没有这么和谐了。不过,单就品牌商标来说,企业精心打造品牌赋予了商标价值,如果遇到侵权行为又不能妥善解决将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长安和广汽的案例可以为我国自主品牌企业提供借鉴,在品牌战略规划中提高对商标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