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汽车
本栏目由中国工业报记者
赵三明 整理/点评
汽车金融市场容量将超5000亿
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将达到5250亿元的市场容量,是2013年市场容量的两倍。
点评
乍一看这个标题,10年之后的汽车金融市场是2013年的两倍,感觉似乎这并不是一个多么高的数字。试想想,目前我国低于20%的汽车金融渗透率,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高达70%以上的渗透率相比,提升的空间有可能是两倍不止。
但任何事情实现起来并不像数据提示的那样简单。汽车金融的普及首先在于相关制度的保障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市场,一旦形成趋势想拦都拦不住。等到了大家都认可的时候,5000亿元以上的市场容量可能还真不是个什么事。
国内车企产能严重过剩
分析公司估测,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汽车工厂产能利用率/开工率将只有70%左右,自主品牌则更低。
点评
最大、最火爆的市场,往往也可能潜藏着最大的危险。IHSAutomotive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业2010年整体产能利用率为91%,预计到2015年将降至68%,并持续在70%左右浮动,直至2020年。
其实,就像证券等其他市场的规律一样,一个市场往往在多次预警的情况下,它还要义无反顾地按原有的趋势走下去,中国汽车市场的情形也与之相似。在一个竞争还不太充分的市场环境下,尽管总体产能利用率可能已经降至80%以下,但市场整体增长之下的诱惑力仍然会使相当多企业在产能扩充上勇往直前。
还是以前的判断,在整体市场仍然增长的背景下,产能利用率可能仍将持续走低,直至产业内出现明显兼并重组的那一刻。
宝马之后,奔驰等豪车厂商补贴经销商
在宝马经销商集体维权的背景下,奔驰、奥迪等豪车厂商主动补贴经销商。奔驰经销商们竟然“泪奔”,大呼幸福来得太突然!
点评
实际上,不管是豪华品牌,还是普通的屌丝品牌,要说近几年中国境内的汽车经销商有什么幸福的不得了的事情,还真可能数不出来。由于有汽车品牌管理办法的撑腰,历年来汽车生产厂商对经销商的控制、摆布,甚至是盘剥,历历在目。在一个没有机制保证下的汽车流通体系中,“泪奔”之后长久幸福仍然难以期盼。
经销商们要想提高并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是需要有一套合理的长效机制的保障,二是需要在汽车产业中铲除始自生产制造企业的腐败利益链。不然的话,经销商们的幸福顶多也就是“泪奔”一下,明年,还有接下来该怎么办?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问世
谷歌首款无人驾驶汽车将要上路测试,有望数年内投放市场。
点评
实际上,汽车业内的多家整车与零部件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均已处于上路测试、即将上市的阶段,只不过谷歌由于不是汽车厂商并更加知名的因素而广泛引人注目而已。
无人驾驶把智能汽车技术与主动安全和车联网以及庞大的数据系统联接起来。比起传统的汽车厂商们,谷歌的优势是移动互联与地图和搜索,在各项汽车技术面前谷歌并没有什么资本可言。可以想见,最高40公里/小时的车速能给你什么快乐的体验吗?
当然,其他汽车厂商的试验品也并不比谷歌的强多少。况且,囿于现有法律框架的限定,无人驾驶要想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上路,可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比亚迪股票出现异动
几天前,比亚迪H股高达45%幅度的直线暴跌,直接影响到A股市场,A股的比亚迪也在瞬间出现了跌停的走势。
点评
其实,不论比亚迪公司自身怎样澄清,如对汇兑损失、订单萎缩、融资盘爆仓、巴菲特减持等诸多传闻进行一一的回应,但H股所处的香港市场并不是内地市场,简单一句话——“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无论是不是像传闻所说的融资爆仓被强制止损或机构大幅减持,都是当前市场环境下可能发生的事情。
与国内其他汽车类上市公司相比,一个由于新能源车概念被市场长期高估的股票,回归属于它自己的适当价位,也许并不是一件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