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2013-10-11 22:43:43)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我的教育教学 |
【教学内容】
冀人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2课,《认识空气》第二课时:空气占据空间吗?书45-46页。
【教材理解】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证实空气也像水一样占据空间。
【设计理念】
“做中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探究活动,强调学生已有原始概念,在教师搭建合理的脚手架的基础上,主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记录、表达交流,从而去逐步建立一个科学概念,最终达到思维水平的提升。
教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效率。在成人适当的帮助下,儿童常常可以完成他们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所以教师要经常根据儿童的水平,提供灵活的脚手架来帮助儿童。脚手架并不仅仅是为了产生直接效果,而是为了慢慢培养儿童未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给学生直接的指示,要用问题引导他们参与到调查研究中去。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学情简介】
科学课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新的学科,是一门启蒙学科,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三年级孩子实验能力很薄弱,还不完全具备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又比较低,加之“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又比较抽象,孩子的思维水平很不容易提升上来。而对这一切,教师怎样搭建一个合理、科学的脚手架,让学生把认知点由“到处都有空气”,提升到“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上来呢?这个认识层次的提升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因此,我继续抓住“好奇”“兴趣”的主要特点,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情况的基础上,以兴趣为主线,紧紧围绕有趣的实验活动,引领孩子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材料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猜想。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3.能利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材料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装满水的饮料瓶套好气球、空饮料瓶套好气球、塑料杯、报纸、水槽、乒乓球、小瓶、毛巾、课件。
小组实验材料:透明塑料杯、报纸、水槽、毛巾、饮料瓶、注射器、气球、乒乓球、记录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
1.出示两个瓶子,一个装满水,一个是空的,分别在瓶口套一个气球,让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气球能吹大? 2. 提出问题:装满水的瓶子为什么吹不大? 3.指导学生理解空间。 4.进一步提出问题:空瓶子的又为什么吹不大呢? 5.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
学生猜测。
学生上来亲自实验 学生回答:(预设:瓶子中有水) 学生猜测: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
通过吹气球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理解“空间”的概念
引出课题 |
二、设疑激趣,进行猜想 |
活动一: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1.出示透明塑料杯,提出问题:它里面有什么? 2.教师演示,将报纸塞入塑料杯后倒扣入水槽中,同学们猜一猜:杯中的纸会不会被水浸湿? 3.学生实验前指导。 出示温馨提示: A.报纸一定要塞牢不要掉下来。 B.杯子必须竖直倒扣放入水中,竖直拿出来,不能倾斜。 C.实验时要明确分工,尽量不要弄洒水。 D.杯子取出时用毛巾把杯口的水擦干,以免水流入杯中浸湿报纸。 4.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 6.其他的小组和他们做的一样吗?(如有不一样的说一说。)
7.如果老师给提供材料,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呢? 活动二: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 (1)根据幻灯提示,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出示温馨提示: A. 请大家选择多种方法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B.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报告。 C.讨论实验时不要大声喧哗,听到铃声后马上停止实验并坐好。 (2)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实验报告单: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呢? 3.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多个实验,再次证明了空气能占据空间。 |
学生回答 学生猜想
学生回答
学生读要求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做法、现象、结论。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幻灯提示设计方案并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按实验报告汇报。 |
引导学生猜想,培养学生实验的欲望
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为亲自实验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失败原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引导学生亲自设计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体验实验的乐趣。
锻炼学生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
三、联系生活,解决难题
|
1.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解决问题。 ①.薯片塑料包鼓鼓的,里边是不是装了满满的薯片?为什么? ②.冬天暖气片为什么要放放水才能热? ③.输液时输液瓶中为什么冒气泡 2.关于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你还知道哪些? |
学生解释现象
学生回答 |
引导学生利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
四、师生共同总结全课 |
1.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2.教师总结。 |
学生谈收获。
|
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
【板书设计】
空气 占据 空间?
注:本教学设计为市级优秀教研组评选优质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