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豆芽功效大

(2013-10-09 22:29:49)
标签:

食疗

断面

豆粒

小厮

美食

分类: 吃出健康

                       小小豆芽功效大

 

        http://s2/mw690/be72dccftx6DioMlDG121&690

明人陈嶷曾有过赞美黄豆芽的诗句:“有彼物兮,冰肌玉质,子不入污泥,根不资于扶植。”

说起豆芽还真的有一段史趣。乾隆皇帝在江南察访民情时,曾在一户农家吃到一种黄澄澄、金灿灿的菜肴。乾隆皇帝当时觉得此菜脆嫩爽口,味道鲜美,就问农妇此菜为何菜?农妇不知是皇帝,就开玩笑地说:“此菜形似‘如意’,乃‘如意菜’也”。乾隆皇帝回京城后,又想起了“如意菜”,御厨不知“如意菜”是何种蔬菜,就到处寻问。后来巧遇江南一位小厮,才知“如意菜”乃黄豆芽也。

黄豆芽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蔬菜,是较多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来源。据研究,黄豆在发芽4-12天时维生素C含量最高,如同时每天日光照射2小时,则含量还可增加一倍。但不宜日照过久,以免豆芽变老而降低口味。

 

豆芽的功效作用

黄豆芽味甘、性凉,入脾、大肠经;黄豆芽具有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祛黑痣、治疣赘、润肌肤的功效。对脾胃湿热、大便秘结、寻常疣、高血脂有食疗作用。

 

1.清热湿有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祛黑痣、治疣赘、润肌肤之功;对脾胃湿热、大便秘结、寻常疣、高血脂有食疗作用。

2.养气补黄豆芽具有清热明目、补气养血、防止牙龈出血、心血管硬化及低胆固醇等功效。

3.防高血豆芽中所含的维生素E能保护皮肤和毛细血管,防止动脉硬化,防治老年高血压。

4.美容护发黄豆芽含丰富的维生素E,常吃黄豆芽能营养毛发,使头发保持乌黑光亮,对面部雀斑有较好的淡化效果。

5.骨骼 吃黄豆芽对青少年生长发育、预防贫血等大有好处。常吃黄豆芽有健脑、抗疲劳、抗癌作用。

 

既然说到黄豆芽,当然也必不可少的再讲讲绿豆芽,它们在豆芽家族里也算是哥俩了。

《本草纲目》: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今人视为寻常,而古人未知者也。但受湿热郁浥之气,故颇发疮动气,与绿豆之性,稍有不同。

 

绿豆芽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浸罨后发出的嫩芽。食用芽菜是近年来的新时尚,芽菜中以绿豆芽最为便宜,而且营养丰富,是自然食用主义者所推崇的食品之一。绿豆在发芽的过程中,维生素C会增加很多,所以绿豆芽的营养价值比绿豆更大。

 

绿豆芽的功效与作用

 

清暑热、通经脉、解诸毒、补肾、利尿、消肿、滋阴壮阳、调五脏、美肌肤、利湿热、降血脂、软化血管。

如何挑选绿豆芽

自然培育的豆芽菜芽身挺直稍细、芽脚不软,脆嫩、光泽白,而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菜,芽秆粗壮发水,色泽灰白。
看芽根:自然培育的豆芽菜,根须发育良好,无烂根、烂尖现象,而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菜,根短、少根或无根。
看豆粒:自然培育的豆芽,豆粒正常,而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豆粒发蓝。
看水分:折断豆芽秆的断面是否有水分冒出,无水分冒出的是自然培育的豆芽,有水分冒出的是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
闻气味:如果豆芽大量使用了增白剂、“保鲜粉”等硫制剂,二氧化硫一定会超标。拿一小把豆芽用开水烫一下,用鼻子闻一闻,如果有臭鸡蛋味则肯定含有大量的硫制剂,不可食用。

绿豆芽的制作技巧

1.绿豆芽性寒,烹调时应配上一点姜丝,以中和它的寒性,十分适于夏季食用;
    2.烹调时油盐不宜太多,要尽量保持其清淡的性味和爽口的特点;
    3.芽菜下锅后要迅速翻炒,适当加些醋,才能保存水分及维生素C,口感才好;

 

绿豆芽的营养丰富,热量却很低,所以想减肥的美眉们又可以多几道美食了,黄豆芽,绿豆芽-------------豆芽大集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蔬菜不论个儿头大小,美与丑,它们的身体中都含有我们每日饮食养生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因此,不论是减肥美容还是养生,都要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效。

 

                                                                             白丽艳营养师

                                                                             QQ:396072853

                                                                            北京营养师俱乐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