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溪口三忆:地名.旧弄与俗事(第420篇20250903)

(2025-09-03 14:44:10)
标签:

文化

历史

口口溪口镇有许多民间故事,以蒋家轶事居多,今另寻三则,或关乎地名由来,或涉街弄旧事,或记市井俗事,供读者助兴。

          一、禽孝乡:双燕殉情映孝名

口口传说古时的溪口,荒无人烟,山上森林茂密,剡溪河流弯弯曲曲,像一条挣脱了束缚的野龙般自由放肆,平日里河岸茅草疯长,荒芜寂寥,每逢汛期便洪水泛滥,随意改道。直到宋初,远离河道的山脚下,孤零零住着一户董姓人家,家中女儿常于南窗刺绣,格外喜爱每年来窗台屋檐下筑巢的一对燕子,她为燕子编竹护巢,每日喂食,以燕为伴,这般情谊持续了三年。

口口第四年,少女不幸病夭。燕子归巢不见故人,悲鸣数日后方才离去。待清明时节,人们发现这对燕子双双伏在小女墓前,已然气绝。时人皆叹此事奇特,口口相传间,当权者亦以此事教化子孙,并将溪口周边民居(包括现萧王庙以西)之地命名为“禽孝乡”。这一地名自宋初沿用,直至民国年间。

二、簟匠弄:檀棒护市定弄名

口口早年溪口镇范围不大,不知从何时起,镇西首的荒地上,常堆满四明山北溪人自制的竹制品,其中以竹簟为主。虽二地相距约40公里,北溪人仍愿挑着竹簟来溪口,等待农户前来购买。

口口岁月流转,摆簟的荒地渐渐建起房屋,只留下一条宽约3米的小弄。竹簟只能堆放在弄两侧,给住户出行带来极大不便,簟户与住户的纠纷也日渐增多。一日,住户们联合起来,告知竹簟商贩不得在弄中摆放,并将弄内竹簟尽数扔出。消息传回北溪,当时北溪的人口不比溪口少,村民大多数姓卢,传说是《水浒传》中武艺排名第一的“玉麒麟”卢俊义后代,不少人武艺高强。听到溪口竹簟市埸被赶走,怒不可遏,随即涌来溪口。

口口到了溪口,北溪人派两位壮年手持两根很粗的檀树棒入弄威摄,喝问“谁敢出来评理”。弄内居民惊恐不已,纷纷爬上屋顶扔瓦片,却见两人背靠背挥舞檀棒,稳步从南向北迈进,虽扔下的瓦片如下雨,却竟无一能击中。他们高声宣告:“这里世代是北溪人摆竹簟的地方,溪口人无权干涉,谁敢再动北溪人的竹簟,绝不客气”!并将这条小弄命名为“簟匠弄”。弄内居民见其历害,无人再敢多言,“簟匠弄”的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三、老牛头:夸口遭难悔当初

口口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溪口镇上有一王姓的人,因脖子格外长,得了“老鹤头”的绰号;又因“鹤”与“牛”读音相近,众人便常叫他“老牛头”。老牛头家境富裕,却总爱贪小便宜,更在溪口最热闹的地段建了一个小菜场,乡下人卖蔬菜、山里人卖笋,都要进他的菜场,还得交摊位费,否则货物就会被没收。因此,无论乡下还是山里人,提起老牛头,都没什么好印象。

口口老牛头家住在毛家祠堂附近。有一回,他家要办几十桌酒席,想借毛家祠堂用用,可问遍了毛姓族人,竟无一人同意,还被反问,“你们家这么有钱,为啥还要借我们的祠堂”?事后,老牛头憋了一肚子气,他凑集资金,没多久就在溪口盖起一幢五间二弄六厢房的两层房子,逢人便说:“毛家人这么小气,不肯借祠堂,现在我盖了房子,就算他们白给我办酒,我也不要了”!如今我再也不用求溪口人了“!。

口口可没几天,他的孩子突然生病,浑身发热。早年小孩生病,常用两种办法,一是说小孩“活灵”被吓走了,要“欧活灵”(招魂),二是“搭米筛斋饭”(俗称搭“野羹饭”),晚上,把饭与小量多种羹放在米筛里,家人祷告几句,再把米筛斋饭搭到路边,(最好不要碰着人),还得烧点纸钱,说些祈福的话。

口口老牛头急得不行,请来卜课先生一算,结果让他大惊失色,先生说孩子被56个“小鬼”缠上,三天之内必须搭56份米筛斋饭一起送出去,否则孩子性命难保。这可把老牛头难住了,家里那有这么多米筛?况且做一张米筛要两工簟匠活,三天内也找不到这么多工匠。想向溪口人借,可自己前几天才夸下“再也不用求溪口人”的海口,现在实在拉不下脸。当初的得意夸口,此刻竟成了难住自己的“坎”,老牛头真是追悔莫及。


溪口三忆:地名.旧弄与俗事(第420篇20250903)
                                纽约联合国大楼留念(2017年9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